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在白鹿原江村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在白鹿原江村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之谜破解
真正的汉文帝霸陵确认在白鹿原江村

    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的铜齿轮。(图片来源:新华社)

    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出土的陶马。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的着衣陶俑。(图片来源:新华社)

  霸陵,是汉孝文帝刘恒和窦皇后(即窦太后)合葬陵寝,也称灞陵。对于考古界来说,汉文帝霸陵是千年以来谜一样的存在。自元代以来,史料记载的汉文帝霸陵所在地均为凤凰嘴。但考古发现凤凰嘴并无任何陵墓。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聚焦甘肃、河南、陕西三个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确认,之前所称的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文景之治”中的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西汉第五位皇帝。他是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的父亲,也是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的祖父。汉文帝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酷刑,有许多孝亲爱民的传说,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功绩,莫过于“文景之治”。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经济凋敝,因此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以减免田租、轻徭薄赋的方式鼓励农民生产。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在社会安定的情况下,百姓渐渐富裕起来。到汉景帝后期,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因为多年未动用,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以致铜钱散落无法数清。“文景之治”下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成就了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汉文帝陵墓千年之谜

  后元七年(前157年),在位23年的汉文帝驾崩于未央宫,葬于霸陵。但霸陵的具体所在,一直存疑。考古人员能查到的相关记录,最早是元代学者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中记述:“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

  在陕西省西安市黄土台原的白鹿原西部确实有个名叫凤凰嘴的地方,其金字塔状的地形与其他帝王陵墓十分相似。在山下的樱桃园里有10多通明清时期的祭祀碑,另有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铭石碑,上书“汉文帝霸陵”5字,因而长期以来“凤凰嘴”都被误认为是汉文帝霸陵。

  但后来,考古人员对“凤凰嘴”区域做了全面详细的考古勘探,并未发现任何人工修建或开凿的遗迹,基本确定“凤凰嘴”只是一道自然形成的黄土梁,并没有任何墓葬。

  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

  2001年,在离凤凰嘴两公里处的西安市灞桥区江村,有被盗文物非法流入市场,经考古人员仔细勘探后发现周边竟隐藏着一座大墓,于是称其为江村大墓。

  2017年,考古学家开始对江村大墓外围的8个外藏坑进行发掘,先后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随后的考古勘探与发掘,更揭示出江村大墓是一个宏大的墓葬系统:墓形呈显“亞”字形,墓室四周向心式分布外藏坑百余座,再向外探寻,东、西、南方向还有多组外藏坑及40多处陶窑遗址。不仅如此,江村大墓西、北3000~4000米的区域内分布有数十座“甲”字形大型汉墓,这些墓葬应为霸陵陪葬墓。

  再结合凤凰嘴并未发现任何人工修建或开凿的遗迹的情况,考古学家推翻了“凤凰嘴下有汉文帝霸陵”的这一说法,确认江村大墓才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  

  确认汉文帝霸陵的证据

  对于百姓而言,下葬后高出地面的土堆,叫作坟头。对于帝王,这个土堆须如小山般大而气派,称为封土。汉文帝霸陵,与汉高祖刘邦等西汉帝王的帝陵不在同一个位置,并且无封土。这其实正与《汉书·文帝本纪》载汉文帝遗诏中“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的描述相符。

  同时,汉文帝霸陵呈显“亞”字形,“亞”字形在汉代是只有皇帝、皇后才能使用的墓葬形制,臣民、诸侯王的墓不会超过这一规模。墓中出土的“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文物,表明墓周围外藏坑系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象征帝王的中央集权。

  最重要的是,汉文帝妻子窦皇后的陵墓,也就是另一座 “亞”字形大墓(有封土),正在距离此处东北方向约800米处。并且有一道夯土围墙,将此处与窦皇后陵合围在一个较为完整的大陵区内。西南方向约2000米处,则为汉帝亲生母亲薄太后的南陵。谁有资格与窦皇后葬于同一陵区,又离薄太后不远,答案不言而喻。

  汉文帝霸陵为何无封土

  在史料记载中,汉文帝的日常生活十分节俭,他在位时,没有新修一座皇家苑囿,没有置办一辆新的车驾,连衣服也没有新添,服饰上摈弃曳地的豪华款式,帷帐上也不施以繁复文绣。《五总志》中记载他“履不藉以视朝”,意为他常常穿着草鞋就临朝了。简直节俭到抠门的地步。

  传说中,汉文帝想修一个露台,大约需要花费百金,算了算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全部家产,最终作罢。国家开支尚且如此节制,贵族官僚也不敢奢侈无度。每年春耕时,汉文帝还号召百官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专家介绍,西汉帝陵封土高一般都在30多米,需要动用30多万人的劳动力。汉文帝应是考虑到节俭民力,因此在遗诏中明令霸陵“勿有所改”不设封土。不论是在地面上平视,还是用无人机从天空上俯瞰,甚至都看不出这里有一座大墓。 

  霸陵中有些什么“宝藏”

  《孝文本纪》里说,节俭成性的汉文帝并没有在陵墓中放置金银珠宝,皆以瓦器代替。事实上,在汉文帝霸陵发掘出土的文物中,也确实以陶俑为主,除了上面提到的铜印、铜车马器等,另外还有陶器、铜器、铁器等小件。连一件像三星堆黄金面具那样,能代表霸陵的、有观赏价值的文物也很难找出来。

  在出土的陶俑中,绝大部分陶俑都是彩绘的裸体陶俑,在考古学中被称为着衣式陶俑。编号为WK22的外藏坑就出土了着衣陶俑13件,附带陶罐、铜带钩、弩机、铜镞、铁戟、剑、漆盾等。发掘中还发现大量红、黑、褐色漆皮,周围有大量车马器小件,代表着曾有明器木车马随葬。倒是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南陵的发掘工作中,发现了上百件带有异域装饰风格的金、银饰品。

  据了解,本次考古工作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堪称“改写教科书”式的重大发现。

  (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