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药材标本库。本报记者 胡倩 摄 |
 |
中药资源介绍专区。本报记者 胡倩 摄 |
 |
中药文化互动体验区。本报记者 胡倩 摄 |
 |
学生们正在观看动物标本。 |
 |
研究员正在记录实验数据。 |
 |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全景图。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提供 |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公布2021年“重庆市中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入选名单,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成功获批“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始建于1930年,研究院设有中药生药、中药种植、中药化学、中药药理毒理、冬虫夏草、大健康创新等10个研究所(中心)。研究院另挂有“重庆市中药博物馆”牌子,是首批被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纽约世界植物标本馆万维网的网络成员馆。
博物馆依托于研究院九十年中药研究的积累,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博览藏馆。现有馆藏标本38万余份(其中药用植物标本近35万份,药材标本3万余份,动物标本7000余份,矿物标本近千份,并收藏有模式标本180余份),涉及物种7000多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总数的一半以上,采集时间跨度80余年(1937年至今),历史地记录了我国西南地区、青藏高原、西北地区中药资源的珍贵资料,对了解和掌握这些地区的中草药资源状况,开展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及可持续利用,以及我国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区系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立足于馆藏资源优势,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地方中药志《四川中药志》。中药博物馆始终坚持公益性原则,每年迎接社会各界参观人数上万次。
该馆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药藏馆,以藏量多、物种丰富、时间跨度大为特色,为振兴重庆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及对外合作与交流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