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咸阳市渭城区成任墓地出土的延熹元年朱书陶罐。新华社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
 |
咸阳洪渎原墓葬考古发现的金铜释迦牟尼立像。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
 |
考古工作者展示咸阳洪渎原墓葬考古发现的金铜五尊佛像。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
 |
咸阳市渭城区唐杨全节墓出土的左内率铜鱼符。新华社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
陕西省文物局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新考古工作成果。陕西的考古工作者经过一年多的发掘工作,在咸阳市渭城区发掘了自战国至明清时期古墓葬3600余座,其中有多组东汉至隋唐时期的家族墓地,包括墓主为唐玄宗表弟、武则天表兄等高等级贵族的墓葬。
好一个“地下文物看陕西”
在陕西,每一铲子挖下去,都惊心动魄。
仅仅是修个地铁,时不时就要给考古队打电话。修建西安地铁2号线时,挖出了130座古墓,时间从唐代至明代不等。修建西安地铁4号线时,挖出明清石雕,地铁5号线二期工程则发现疑似雍王章邯都城。西安地铁8号线地处东郊隋唐墓葬密集区,自2020年 4 月开展考古工作以来,至今已勘探发现各类古代遗存1574处,其中古墓葬1356座,古窑 4 座。
工作人员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2021年2月春节期间,陕西省文物局又突发消息,号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考古研究基地全体成员“就地过年”,加班开展考古发掘。原因正是此前在西安咸阳的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范围内勘探发现了各类古代文化遗迹4600余处,其中包括各时期古墓葬3500余座,实在是人手不足。在经过一年多的发掘后,近日在陕西省文物局公布的资料中,这一数字上升为3600余座。
发掘区域墓主多皇亲国戚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介绍,这一发掘区域位于汉、唐长安城北,是当时被称为“洪渎原”的墓葬区,也是汉唐时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级最高的墓地,这里埋葬的墓主多数系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并见诸史籍。
通过对出土墓志的研究,发现在这些古代墓葬的墓主中,有一些可见于史料记载的人物。如北周宇文韪,本姓周,是西魏尚书右仆射、司空周惠达之子;隋修北周梁台墓的墓主是北周敷州刺史、中部郡开国公;豳国公窦孝谌之孙、毕国公窦希瓘之子窦沔是唐玄宗的表弟;太子左内率杨全节为武则天的表兄等。
研究发现,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居民在这一墓地内集中安葬;到东汉、西晋、十六国时期,家族成员则以家庭墓葬为单位有规律地集中葬于一处家族墓地内;再到北朝及隋唐时期,家族墓园以围沟兆域为特征,规划整齐。这一变化为研究中国古代丧葬礼制上的延续和变迁提供了罕见样本。
墓葬数量众多出土文物丰富
目前,这些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并见诸史籍者在已发掘的中大型墓葬占比大,出土文物丰富。
这么加起来一算,从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的17个月发掘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仅在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和北杜街道就发掘了战国、两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明、清时期的古墓葬3648座。共发现战国晚期王陵及陪葬墓地1处、西汉早期墓地1处、东汉家族墓地12处、西晋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至隋代公共墓地1处、北朝及隋唐时期墓园77座,以及大量的宋、明、清时期平民墓葬,出土文物16000余件(组)。
据了解,在中国考古史上从未有过在同一墓地发掘墓葬数量如此之大、等级如此之高、延续时间如此之长的先例,这一系列考古发现对于构建中国古代墓葬的考古学体系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综合)
相关链接》》
陕西 名符其实的“东方帝王谷”
对于陕西发现帝王古墓和墓葬群这件事情,全国人民都挺淡定的。陕西省省会西安过去是十三朝古都,生活着大量人口,如今城市扩张至古代的墓葬区域,机场、地铁建设占地面积又比较大,施工工地发现大量古墓的情况时有发生。
空港新城一带,高等级墓葬从秦汉时候就选择在那里,十六国、南北朝,一直到隋唐,都是大墓,曾经发掘过的就已经有近万座了。在西安邮电学院建设新校区的时候,发现战国、秦、汉、唐代古墓葬600多座,其中80%以上都是秦墓。
一些高等级墓葬和帝陵通常在渭河以北的黄土台塬上,比如汉阳陵、长陵、安陵、平陵、茂陵这些帝陵。另外,汉代建帝陵,除了陵以外,还修建有陵邑,陵邑相当于陵附近的小城市,陵邑里生活的人往往都是高官显贵富商大贾,也就是所谓的“五陵子弟”。
另外,凡是高处、塬都有很多墓葬,比如龙首原、凤栖原、少陵原等等。因为墓葬需要深埋,埋在低处的话挖几下就会有水流出来,所以要选择在高敞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确有一座“东方帝王谷”,共有72座帝王陵,埋葬着73位帝王(其中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是合葬)。帝王的年代纵横周秦汉唐四个朝代,其帝王陵墓比著名的“埃及帝王谷”的数量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