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左上图:黄桷垭老街。
右下图:三毛故居。本组图片均由通讯员 董燕 摄 |
“幽幽南山上 黄葛古道来
青青石板路 商贾马蹄响
绿绿树荫间 清风拂面爽
浓浓老街味 散发古色香”
站在黄桷垭老街的垭口,远远就可以看到老街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黄葛古道 黄桷垭老街”,旁边则刻着这一首五言律诗。
虽只有寥寥四十字,但古诗的意境之美,也让人们在游历老街之前,领略了千年底蕴。今年11月,黄桷垭老街成功入选首批市级旅游休闲街区。
换新颜
175栋建筑还原千年商道
黄桷垭老街位于南岸区南山街道,全长600米,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共有175栋风格独特的巴渝民居和文物故居。这里曾是背夫马帮歇息之地、官府兵营驿站驻地,随着重庆开埠,逐渐发展成为繁华街市。
随着时间的流逝,黄桷垭老街逐渐失去昔日的繁华,南岸区在尊重、保护、发掘、弘扬历史文化的前提条件下,以民居建筑修缮为主、历史建筑复建为辅,实现了街区更新、新老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南岸一处旅游打卡地。
老街修复采取对C级危房修缮加固、D级危房拆除重建。对于可修缮的,工匠们在原房屋四周的地上立起钢柱,这些钢柱既不增加房屋承重又能起到加固作用。钢柱还被工匠巧妙地装饰成了油亮的深色实木立柱,与小楼建筑浑然一体。
游古道
感受巴渝第一古道
想要感受黄桷垭老街的“老”,一定要去黄葛古道走一遭。据历史记载,黄葛古道乃巴渝第一古道,始于唐朝、盛于明清,属于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因道路两旁尽是黄葛树(又名黄桷树)而得名。
这条古道,之所以能存续千年,缘于它乃历代渝黔、渝桂、渝滇商贾的必经之地。古巴渝驰名的青铜、瓷器等工艺品,丝绸、蜀绣等纺织品,汇集于重庆城,由商贾组织渡船过江,再由马帮、背夫驮运,首经黄葛古道运往黔、桂、滇。
各类商品从海棠溪沿古道上黄桷垭,其地势陡峭、漫漫长路,负重前行至垭口时,已是人马困顿。有人瞅准了商机,在此建房住家提供服务,便是黄桷垭老街的起源。
如今的古道,数不胜数的千年黄葛与参天的香樟树在空中交错,一条新旧相间的青石板路沿着陡峭山势延伸,成为了人们放松的好去处。
品文化
名人故居故事多
老街之上,书画展、瓷器展、古琴展林立,赵熙、李奎安、三毛等名人故居聚集,正如老街一首童谣所言“千年老街故事多”,与此同时,千年的文化历史风韵也尽在人心中。
孔香苑,孔祥熙的二女儿是它曾经的主人。孔香苑原是黄桷垭最高档的黄葛饭店,因为得罪了孔二小姐惨遭查封,之后孔二小姐轻松“竞得”饭店,重新装饰后更名为“孔香苑”。
天顺祥商号,清代赫赫有名的“天顺祥票号”的前身。从云南逃难至重庆的王炽,于1865年在黄桷垭开办起“天顺祥”商号,随后开钱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代钱王。
李奎安故居,诉说了民国时期“重庆五老四学士”之一的李奎安的一生。他弃教从商,由工厂的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董事长,他关注教育,率先提倡创立重庆大学。
三毛故居,是中国台湾著名现代作家三毛的出生地。三毛,原名陈懋平,1943年生于重庆黄桷垭,幼年在黄桷垭喜爱荡秋千、看宰羊、戏水缸,特别喜欢看《三毛流浪记》漫画。从事写作后,总觉得自己像《三毛流浪记》的主人公,于是取笔名为“三毛”。(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