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 承载四十年时代记忆200名健儿勇登三峡之巅燕青门正骨疗法
第12版:科技服务·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原汁原味 承载四十年时代记忆
200名健儿勇登三峡之巅
燕青门正骨疗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卡重庆美景
南川东街:
原汁原味 承载四十年时代记忆

  近日,重庆市文化旅游委、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认定弹子石老街等10家街区为首批市级旅游休闲街区的公告》。其中,南川东街荣获首批市级旅游休闲街区。

  南川东街是南川新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以旧城完整的年代感建筑空间、街巷肌理和最真实的平凡人生活样板为蓝本打造的国内首个以平凡人原真生活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体验项目。

  自今年初南川东街开街以来,游客络绎不绝,“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东街”的口号也令人印象深刻。

  改变

  从棚户区到文旅街区

  东街,曾是南川区的“城心”,刘邓大军经由这里入城,解放路赫赫有名。学校、医院、商铺、教堂散布四处,车来人往熙熙攘攘,不到东街就不算进城。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城西向、东向延伸,各种业态随之搬离,东街日渐凋敝,逐渐沦为拥挤破旧的棚户区。

  东街毕竟承载着众多南川人的青春乡愁,如何合理改造,让它恢复昔日的繁华,成了无数南川人的心愿。

  2019年3月,南川区开始实施东街保护开发计划,定位为“文旅商业综合体”的东街改造项目正式开建。不同于其他旧城改造项目,东街项目摒弃了大拆大建、推倒重来方式,遵循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持原有空间肌理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市场、学校、厂房宿舍、仓库等存量建筑实施最大程度的保护开发,对周边其他建筑进行风貌性重建,植入文化内容,以传统语言讲述东街故事。

  青砖青瓦房,木格子玻璃窗,斑驳的旧城墙,贴满画报的房间……东街不是古城,而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西南小城人民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重现,近40年里城市空间发展遗存和大众年代生活记忆,蕴藏在街区布局中,留存在一间间古朴的房子里。

  画面

  沉浸互动追溯家庭回忆

  东街文旅小镇占地120多亩,是国内首个引进“开心麻花”的IP街区,以“内外联动、场景活化”的形式,开展跨时空的IP情境互动演艺;有独具创意的废墟主题民宿,将城市废墟元素与旅游住宿休闲相结合;有将攀岩、溜索、高空自行车等极限户外运动巧妙融入城市立体空间的亲子户外体验区;还有深受年轻人喜爱,排队到深夜的贰麻酒馆……

  脱胎于儿时永不泛黄的记忆与青春,趣味互动装置的灵感源源不断地涌现,东街打造了以“小镇家庭”近40年的环境变迁为线索的家庭记忆馆,重现了20世纪80年代朴实无华的生活气息。

  “呐喊”——锈迹斑驳的水管,连接的是邻里之间最淳朴的感情。遇上问题吆喝一声,四方街邻赶来助阵,流动的光线是情感的宣泄,是记忆的回顾。游客站在喇叭前对着喇叭呼喊,水管上的投影会随着声波的轻重缓急进行变化,当投影到了特定的位置,比如旧喇叭或者麻雀等,就会发出音乐或者鸟叫等声音,象征着邻里间的友好往来。

  “琥珀”——尘封的时光,在所有人的回忆里。游客在相机前自拍,影像显示在上方相框及前方的相纸之中,复古滤镜呈现复古的温暖,游客选择喜欢的照片进行打印,带走属于自己的那份记忆。

  “忆动晒衣竿”——在过去的记忆中,总是少不了弄堂里飘扬的衣角,现在看来,连起风时不小心糊上脸的衣摆,都是那么亲近。东街还原了20世纪80、90年代巷子里的晒衣竿、衣服,白天为主题装饰,营造氛围,晚上作为光影秀载体呈现有趣的影像表演。

  记忆

  城市胶片播放年代画卷

  站在东街时光巷,就像来到“时光隧道”的入口,倒走的时钟带人穿越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体悟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与情怀,感受旧时光沉淀的力量,找寻几代人的“记忆密码”。

  时髦的水磨石地板、绿色半截油漆墙、黑白电视机。录像厅门口,小黑板预告“今日放映《射雕英雄传》”,旁边的照相馆,新推出了艺术照服务……走进家庭记忆馆,上一代的青春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那个朴实温馨与诗情并存的年代又回来了。

  夜幕降临,霓虹灯渐次亮起,东街变得更加热闹,夜生活开始了,穿着花衬衣、喇叭裤的人们在舞厅跳起了最流行的迪斯科,跟随灯光和音乐摇摆。

  一年又一年,东街在岁月里长成历史底片上的“市井生活标本”,成为几代人的“原真生活体验馆”。老去的人会去走一走,回望天天、年年变好的日子;长大的人也会来问一问,体验祖辈、父辈曾经的生活,品味一下过去的文化。

  (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