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下楼购买日用品时忘记带上零钱和手机,正在懊恼该如何进行支付时,只见旁边的购物者轻轻挥了挥衣袖,就完成了支付;当你打算开车出去兜风时,却猛然发现自己忘记带上车钥匙,正在苦恼时,只见旁边的驾驶者刚坐上驾驶座,汽车便自己启动了起来……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听上去十分“未来”的事,也许在不久后就能实现呢?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研究团队将先进的磁超材料集成到柔性纺织品中,创造出了一种能够在衣物和附近设备之间进行无电池通信的系统。这种纺织品可以让穿戴者与附近的电子设备进行数字交互,比如只需要轻轻触碰或者划动衣袖就可以进行安全支付,甚至还可以持续监测和传递人体的生命体征。
改变生活的穿戴式智能设备
自1975年第一块电子计算器手表问世,穿戴式智能设备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并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穿戴式智能设备即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比如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织物等。这些穿戴式智能设备可以让人们更加高效地处理外部信息,以及对人体活动或健康进行监测。
目前,人体的健康监测和活动跟踪技术主要依赖于可穿戴或可植入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所创建的多节点网络可以解读来自我们身体与物体之间交互的信息。为了实时解析这些生物特征信息,这种网络要求节点之间有安全可靠的通信链路,这种链路通常被称为身体区域网络(BANs)。
为了不限制人身体的活动,这些传感器大多使用无线连接。但传统意义上的无线通信通常存在耗电量高和安全性低的问题(比如被窃听),而使用近场通信(NFC)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通信的安全性。
“完美的”NFC
说到NFC,相信大多数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的“刷卡”行为。这种行为的原理在于利用近场通信技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NFC既可以用于向设备供电,也可以从设备处收集数据。因此,这项技术有可能消除可穿戴传感器对电池的需求,使设备重量轻、寿命长、成本更低。但看似“完美”的背后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它的通信范围过小,只能实现几厘米的短距离通信。如果将这种技术用在人的身体上,很难建立对全身的连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试着在纺织品上集成磁电感应网络。他们发现,用这种方法既能跳过复杂的缝纫技术和昂贵的导线,还能使信号以最小损失传播的轨道扩展NFC的范围。
这种创新设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比如在运动中,裤子不仅可以测量腿的运动,还能同时与跟踪心率的上衣进行“交流”,甚至两个穿着这种衣服的人可以通过手腕相互敲击来“打招呼”(分享信息)。
或将通过手势操作设备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型的纺织品所用成本低且制作简单,还可以与其他穿戴式智能设备相结合。不过,这种技术的发明固然让人耳目一新,但其仍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考量,比如这种织物的耐久性。
根据测试,这种纺织品只能经受一个洗涤周期,如果要其与我们日常穿着的衣物一样经受磨损,可能需要更加坚固的导电材料。另外,织物与传感器等的交互目前也仍只是一个发展方向。
不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智能化。未来的我们将不再满足于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连接和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更多的将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通过人机交互,我们或许可以不必再使用手机屏幕,仅仅通过手势就能操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