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浙大博士生在网店购买蜜橘做科研,果农得知后决定免费赠送几箱,并称:“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就想出点力。”果农的事迹传开后,全村120万公斤蜜橘被480万人在数天内抢购一空,成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正能量故事。知情人透露,博士生购买的蜜橘,是用来做柑橘真菌性病害方面的科研工作的。
柑橘的真菌性病害
植物病害各种各样,仅在柑橘体系,真菌性病害就有百余种。真菌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害而引起的病害。柑橘的5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个个都很“毒”。
其中,青霉病和绿霉病是柑橘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最多且危害最大的两种病害,由青霉菌和绿霉菌从果实伤口侵入引起。两种病害的发病过程和症状相似。发病初期,果皮表面变软,出现水渍状病斑,用手指轻轻一按随即破裂。随着病斑的扩展,病部还会长出白色菌丝,然后出现青色或灰绿色的霉层。从发病到全果腐烂只需1~2周。
而柑橘果实贮藏中、后期的主要病害,则多为蒂腐病。蒂腐病又名穿心烂,病菌从果蒂入侵,并沿果心向下发展,直至整个果心全部腐烂。
同样在贮藏中严重危害柑橘健康的,还有黑腐病和炭疽病。光听名字,就让人禁不住头皮发麻。
浙大博士要做的科研
浙江大学博士团队中的相关科研工作者,正是给柑橘看真菌性病害的“植物医生”。
植物被真菌感染的后果很严重。它不仅仅涉及到果农收入的减少,还关系到整个产业链的衰退,甚至人类的食品安全。
“植物医生”们为了研究柑橘的某一类真菌种类群,往往会先在果实上进行真菌性病害实验,探究其致病情况。研究者需要事先跑遍全国各地,从患病的嫩枝、树枝和树干上采集多种真菌,分离得到致病真菌菌株。再将真菌接种到柑橘上,得到致病结果后,进行感染部位的高光谱成像等测试与分析,了解侵染发病率、药物抗性等情况。随后,还要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次研究可能需在40多种真菌种类群中每次挑选2个菌株用以接种,每个菌株的接种需要10个重复,至少需要在800个健康的果实上操作。因此很多时候,这些“植物医生”除了上门诊疗,还得将柑橘买回来进行研究。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柑橘类水果包括橘子、柑、柚、枸橼、甜橙、酸橙、金橘、柠檬等。在媒体报道中,浙大博士生欲买来进行真菌实验,后被果农免费赠送的蜜橘,正是柑橘的一种。
中国栽培橘子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橘子主要产于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南地区。直到公元1471年,橘子才从中国传入葡萄牙,公元1665年才传入美洲。如今,世界上已有135个国家生产柑橘,我国生产的柑、橘品种品系丰富,为世界之冠。
其中,蜜橘产自秦岭南坡以南、伏牛山南坡诸水系及大别山区南部,向东南至台湾,南至海南岛,西南至西藏东南部海拔较低地区。因为味甜似蜜,故称蜜橘。在本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事件中的蜜橘,正是产自浙江省临海市下辖的一个镇,而这个镇的名字,恰巧叫作“涌泉”。(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