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棉衣”将为国产大飞机隔音隔热纳米时栅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小小探针让肿瘤标志物无处遁形点赞2020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
第03版:科技新闻·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轻薄“棉衣”将为国产大飞机隔音隔热
纳米时栅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小小探针让肿瘤标志物无处遁形
点赞2020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获奖成果选登

纳米时栅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刘小康教授(中)与科研团队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11月19日,由重庆理工大学完成的“大量程纳米时栅位移测量技术及器件”获得2020年度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在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该成果的第一完成人、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小康教授代表获奖者发言。

  2002年从重庆大学硕士毕业后,刘小康就来到了重庆理工大学,加入了“时栅传感理论”提出者彭东林教授的研究团队,专攻时栅位移传感器技术。

  20年磨一剑,他们的团队采用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国内外已有技术发展的新思路,取得了一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发明成果——纳米时栅,实现了我国精密位移测量技术及器件自主可控。

  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是每一位团队成员成天泡在实验室里,甘坐冷板凳、不断付出、刻苦钻研换来的。

  在刘小康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周末”两个字。只要没出差,他几乎每天都会进实验室,科研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为此,他也常常被学生戏称为“科研狂人”。

  在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不断地提出新的技术方案,不断地去改进和验证,最终实现了技术突破。

  就在上个月,“大量程纳米时栅位移测量技术及器件”还作为全国重点展项之一,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聚焦‘国之所需’,我们建立了‘思想—理论—技术—产品’的完整体系,实现了成果的转化应用。”他说,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团队以37项专利作价入股,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国家队”——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进行了产业化合作。

  今年5月,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和重庆理工大学共同成立的通用技术集团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并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致力于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预计今年底,首期生产线将建成投产。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