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壁画中是否暗藏“武功秘笈”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少林寺壁画中是否暗藏“武功秘笈”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情难挡外国友人学“功夫”
少林寺壁画中是否暗藏“武功秘笈”

    武僧徒手演武图。

    武僧持械习武图。

    五百罗汉朝毗卢(局部)。

  以“携手迎冬奥 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波黑中华武术远程培训班日前在线上启动。培训班提供包含八段锦、少林七星拳等在内的课程,此外还有少林武术的起源与发展等讲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外国友人实地学习中国“功夫”,但是无法阻挡他们学习中国“功夫”的热情。

  天下武功出少林!历经1500多年传承从未间断的少林功夫,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传闻称,上乘的功法招式都藏在嵩山少林寺的壁画中。少林寺千佛殿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白衣殿(又名观音殿)内还有清代少林寺拳谱,其壁画内容也都与少林拳有关。

  这岂不是意味着,逛一回少林寺的壁画就相当于窥看了一回武功秘笈吗?

  千年传承的少林功夫

  少林是中华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700种以上,正宗少林武术(又称少林功夫)发源于嵩山少室山下的“少林寺”。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少林武术随后产生,并成为寺僧经常参与的一种业余健体活动。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南北朝时,达摩大师到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传授少林弟子18种拳术,随后还著有《易筋经》《洗髓经》,奠定了少林武术的基础。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更使得少林武僧的武功名扬天下。

  时至今天,少林武术作为一种人文文化现象,或是作为健身、竞技专案,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宝贵遗产。

  真实的少林七十二绝技

  据武术爱好者统计,武侠小说中的少林绝技有46项左右,包括大慈大悲千手式、一指禅、大力金刚指、金刚不坏体、罗汉拳、波罗蜜掌等等。但在真实的《少林七十二艺》一书中少林绝技达72项之多。

  在元代后,少林寺常住院(僧人居住的地方)分成了东、西、南、北四个院,各院宗师各自收徒单传。1924年,一位名叫金警钟的武术大师与当时的少林寺方丈妙兴切磋武艺后,根据少林寺旧有的36硬功、36柔功编著了《少林七十二艺》一书。但又有说法称,该书取材于方丈妙兴,而方丈妙兴的功夫仅为少林寺西院武功的代表,因此《少林七十二艺》一书很难全部代表少林寺武功。

  少林寺珍贵图形资料

  在15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嵩山少林寺经历过多场浩劫。1928年,少林寺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钟鼓楼等殿宇均被焚毁,藏在法堂内的各种佛经、少林寺志木刻版、少林拳谱等珍贵历史文物资料也全部化为灰烬。

  不过少林寺院最后一个大殿千佛殿东侧的配殿白衣殿,成为了当时幸免于难保留下来的佛殿之一。除了白衣殿神龛中供奉的白衣菩萨铜像和北山墙下供奉的达摩面壁影石外,大殿南北山墙上还分别绘有少林寺武僧演武的“拳谱”壁画,因此白衣殿也有“捶谱殿”之称。壁画中的对练就是两人练对打。其中的六合对拳没有现在对练中翻跟头与腾空的风格,也不像现在散打擂台上弯腰驼背、蹦蹦跳跳、搂抱推搡。这些少林寺壁画,都是古代少林寺武僧演武的文物资料,但并非什么武功秘笈。以下是部分少林寺现存壁画介绍。

  武僧徒手演武图

  少林寺观音殿北壁《武僧演武图》壁画高3.47米,宽5.36米,面积18.599平方米,共16组,绘制的是清朝大臣麟庆巡视少林寺时观看寺僧徒手作拳术表演的场面。

  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壁画已经斑驳脱落,不过仍然可以看到33位少林武僧在大雄宝殿前徒手格斗的精彩场面。大雄殿石阶下正中为少林寺武僧教头湛举,他正与三僧对打,三僧中的一个已被打倒在地,另外两个也只有招架之力。图中央的大雄宝殿月台望柱中,右留长辫、着清官服者为麟庆及随从,中左为组织演武的少林寺住持。据说在观看完武僧演武后,麟庆当即上报朝廷,撤销了寺院民间练武的禁令,使得少林武术重获生机。

  武僧持械习武图

  观音殿南壁绘的是少林寺武僧教头湛举和湛洛指导寺僧持械格斗的场面,分为15组,每组一个招式。主要绘有寺僧持械格斗的演武场面,图中武僧所持兵器有棍、枪、双刀、剑、戟、袖圈等等,或以拳对拳,或持刀、枪、剑、戟、棍、杖、鞭等武器,相互对练,个个形象逼真。这些珍贵的拳谱壁画再现了原汁原味正宗的少林拳。同时也再现了当时少林寺主体建筑的基本面貌,对于少林寺建筑史的研究也有较高的价值。

  十三棍僧救唐王

  《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画位于白衣殿东壁北半部近神龛处,大致绘制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之间,分为三大块。

  第一块为隋末起兵的王世充已兵临“古雒城”(即洛阳)。第二块为急速袭来应援十三棍僧和唐王李世民(彼时应为秦王)的援兵。第三块尤为细腻地刻画了少林寺十三棍僧持武器营救骑白马狂奔的唐王。电影《少林寺》也是根据这组壁画编写拍摄的。

  紧那罗王御红巾

  在壁画《十三棍僧救唐王》右面,绘制的是紧那罗王大战红巾军的神话故事。传说元代末年,颍州红巾军欲劫掠少林寺,危急时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火工头陀在少林寺门前化作3丈高的金刚之身,惊退红巾军,使少林寺免遭一场劫难。这名火工头陀后来被少林寺视为护法神,称为“紧那罗王”。后世有人认为这是武侠小说中“扫地僧”的由来。

  五百罗汉朝毗卢

  在少林寺常住院的西方圣人殿内,东、西及北壁三面墙上,绘有大型彩色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高7.5米,长42.9米,面积约320平方米。

  壁画围绕殿内所奉毗卢佛展开,画中五百罗汉的人物动态不尽相同,或合掌礼拜,或托钵显法,或捻珠默念,或托经研读或仰面观天,或低头沉思,或怒目而视,或笑逐颜开等,是一幅构图严谨、气势磅礴之作。此前河南卫视《少林·功夫》节目中,武僧身后的壁画就是“五百罗汉朝毗卢”。(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