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文旅纪录片《巍巍巫山》上线播出赏老街新趣  品开埠文化大足石雕
第12版:科技服务·文旅
上一版 下一版  
巫山文旅纪录片《巍巍巫山》上线播出
赏老街新趣 品开埠文化
大足石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卡重庆美景
弹子石老街:
赏老街新趣 品开埠文化

  近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公示,长嘉汇弹子石老街景区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集聚区。

  弹子石老街,位于有着“重庆外滩”之称的南滨路,是全国首个以开埠文化为主轴的百年老街与现代都市景观结合、并以九级坡地方式立体呈现的集历史文化、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型景区,是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

  弹子石曾是西南地区著名的水陆埠口,与黄葛渡、海棠溪、龙门浩、玄坛庙并称南岸“五渡口”。弹子石老街景区主要展现重庆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开放”的百年沉浮与历史沧桑。

  传说

  弹子石原名“诞子石”

  “弹子石”从字面意思上看,大多数人都以为取弹丸之地的意思,也就是小呗。但相关专家介绍说,弹子石其实是“诞子石”的谐音。

  传说大禹娶涂山氏后,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思夫心切,便到江边寻夫。久等大禹不至,竟在江边一碛石上生下儿子夏启,那碛石就被人称为“诞子石”。后来经过代代口耳相传,“诞子石”就变成了弹子石。弹子石上游还有夫归石,传说是涂山氏呼唤大禹回家不得化身而成的。

  复建

  让老街呈现出新趣

  弹子石老街在19世纪初开始兴盛,当初繁荣的场景与现在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原有的弹子石老街已经被毁坏,最终消失。复建的弹子石老街于2018年6月1日正式开街。

  弹子石老街以“一街两埠四院十景”为核心景观。“一街”,即弹子石老街;“两埠”,即下江和上埠。“四院”指王家大院、孙家花园、夏家大院、青阳公馆;老街往上,则是海关石、映月池、青云桥、花朝门、余音阁、利川号、涂山窑、爱情墙、一德堂、百岁坊等“十景”。

  “四院”之一的王家大院,原址是清道光年间修建,分上院和下院,继承了古代“前园后院、前堂后寝”的格局。王家大院是重庆公布的52个消失历史记忆点之一,曾被称为“重庆大宅门”“西部水路门户第一家”“万里长江第一大院”。复建后的王家大院成为了老街上内外设置双戏台的最大合院。

  弹子石老街以“老街·新趣”为打造理念,游客可在原址复建的老街上领略筑台、悬挑、吊脚、梭箱等川渝传统建筑营造手法,品味山城古建之美。漫步老街,正面可眺望长江与嘉陵江交汇,背向近观,目光沿80米高差梯步蜿蜒而上,市肆商号麟次栉比,杜莎夫人蜡像馆、SEA LIFE海洋探索中心、大众书局、东巴纸坊等新兴潮流打卡点汇聚,使老街充分洋溢着新趣。

  文化

  传承开埠文化根脉

  “开埠”意思是指设立外贸口岸,重庆的开埠文化可以回溯到19世纪。1890年,清政府与英国签署《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把重庆列为通商口岸,取得了开埠的特权。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的建立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重庆开埠后,南岸成为西方列强开设机构的首选之地,纷纷在南岸设海关、建码头、修仓库、开洋行,重庆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位于弹子石谦泰巷142号的法国水师兵营,前身为清朝北洋水师营务处,是重庆开埠的重要见证。2003年,重庆市文化局与南岸区政府对法国水师兵营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设立重庆开埠陈列馆。

  开埠历史,加速了重庆的近代化进程。有相关数据显示,1891~1930年的40年间,重庆进出口商品值增加了24.7倍。开埠历史,也塑造了重庆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激励着重庆走向更高更远。  (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