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镜头下的艺术品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摄影记者镜头下的艺术品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逛”进博会
摄影记者镜头下的艺术品

    观众经过雕塑《戴亚高的半身像》。

    张大千的《味江》(左)、莫奈的《小艾莉的海角》(右)。

    卡米耶·毕沙罗的《勒阿佛尔的飞行员码头》(左),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的《门前的阿特丽斯·哈斯丁》(中),弗朗西斯科·瓜尔迪的《威尼斯码头》(右)。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日前在上海举行,文物艺术品展区吸引了众多关注。来自英国、西班牙、中国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包括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在内20家境外机构申报的展品178件公开展示,总货值超23亿元,其中文物类展品39件,货值约11亿元。包括中国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味江》,意大利画家莫迪利亚尼的《门前的阿特丽斯·哈斯丁》、瓜尔迪的《威尼斯码头》以及法国画家莫奈的《小艾莉的海角》等。不妨跟随摄影记者的镜头,来欣赏这场极为难得的视觉艺术盛宴吧。

  《戴亚高的半身像》

  《戴亚高的半身像》的作者阿尔伯托·贾柯梅蒂(1901—1966年),被称作“全球最贵雕塑艺术家”。

  2010年,贾柯梅蒂的代表作《行走的人》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1.043亿美元的天价拍出,超越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1.042亿美元的拍卖纪录,成为当时公开拍卖市场上最贵艺术品,打破了“雕塑没有油画贵”的旧例。

  贾柯梅蒂出生于瑞士,他的作品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普遍存在于人们心理上的恐惧与孤独。作品通过“火柴杆式”的人物造型,粗糙褶皱的表面,象征被战火烧焦了的人们,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其中,铜雕作品《戴亚高的半身像》是贾柯梅蒂以弟弟戴亚高为灵感而作。

  《味江》

  张大千(1899—1983年)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本次现身进博会上的这幅《味江》,是张大千在1948年创作的。

  味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部都江堰市、崇州市境内,其发源地为青城山。而张大千对青城山情有独钟,有多幅描绘青城山的作品。彼时共创作一组8幅作品,分别为:《索桥》《离堆》《青城山》《高台山》《丈人峯》《天师洞》《老人邨》及这一幅《味江》。至今仍传世公开的,只有《老人邨》和《味江》两幅。

  在《味江》中,张大千用他的画笔描绘了味江青城山段流经的丘陵,间以村舍、流瀑、平坡,止于后景耸拔的群山,郁郁苍苍,气韵自生。

  《小艾莉的海角》

  法国画家奥斯卡·克劳德·莫奈(1840—1926年),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而是对光和影的色彩描绘。莫奈最具代表性的《睡莲》系列作品,举世皆知。

  本届进博会上展示的《小艾莉的海角》,体现了莫奈对沿海景观的大胆构思。整幅画巧妙地运用柔和曼妙的粉色系。其中小屋在悬崖上显得极为渺小,几乎融入背景之中,展现了人类的渺小与大自然雄伟力量之间的悬殊对比。

  《勒阿佛尔的飞行员码头》

  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年)是唯一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三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综合来看,毕沙罗的《勒阿佛尔的飞行员码头》笔触沉稳均匀,色块厚重饱满,光影斑驳丰富,流露出幽静恬淡,却不失明快壮丽的艺术胜境。2014年,毕沙罗油画《蒙马特大道,春晓》在伦敦以近2000万英镑的拍卖价成交。

  《门前的阿特丽斯·哈斯丁》

  意大利国宝级画家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1884—1920年)的画作很好辨识,都有着统一的面具似面孔:没有眼珠的杏眼、三角形的鼻子、小嘴巴,弧形的一线眉,形象通过夸张变形而特别拉长。令人惊叹的是,画家通过这种极单纯化和模式化的造型竟能生动地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特征。这样表现人物并不真实,但画面却呈现出一种有韵律的优美节奏。

  莫迪利亚尼将人物双眼涂以单一颜色,使得大部分肖像作品的眼睛看上去空洞、无神。据其自述,这些人物看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将对外的凝视转为向内,追求的是潜意识。而法国绘画界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当时的模特可能处在催眠状态下。

  《门前的阿特丽斯·哈斯丁》是莫迪利亚尼在1915年创作的一幅肖像画,主角是他好朋友——英国诗人阿特丽斯·哈斯丁。

  《威尼斯码头》

  如果在18世纪初的威尼斯码头遇上一位售卖旅行纪念品小画的画家,务请买下他的小画。多年以后,这些画将价值连城。

  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科·瓜尔迪(1712—1793年),出生于威尼斯的一个艺术家庭,父亲与哥哥都是画家。瓜尔迪热衷于威尼斯的风景画,并在前辈的基础之上独创了触点画法,《威尼斯码头》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他笔下的威尼斯风景色调柔和,构图严谨,具有明亮的冷色调及柔和的氛围效果,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的先导。但是他生前的作品并不受重视,大部分都是作为旅行纪念品出售。直到20世纪他的作品才得到认同。

  如今瓜尔迪的画作是巴黎卢浮宫等各大展馆的珍藏。在2011年的伦敦苏富比拍卖中,弗朗西斯科·瓜尔迪的一幅画作《威尼斯大运河》以4690万美元成交。(本报综合)

  本版图片均由新华社记者 邬惠我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