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不怕饥寒,怕无家教;唯有教儿,最关紧要。”优良家风在公序良俗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而孩子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注重家风教育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工作。
为人处世要有德。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对待事情以及事物的处理方式与方法,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在充满爱、尊重、相互包容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潜移默化地会习得父母身上良好习性。父母的诚实守信,不仅会给孩子创造放心不欺的交往环境,也会让孩子保留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父母中庸忍让、体恤弱小、舍得让利,孩子自然而然习得公平、保持谦逊;公序良俗者,懂得保持公心、尊重传统,耳濡目染下,孩子则会慢慢懂得尊重、懂得礼让。
相反,在充满争吵、冷漠、暴力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就会造成性格叛逆、暴躁、抑郁或者胆怯等问题。
待人接物要有智。沟通是建立信任最重要的桥梁。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社会接触面变得越来越广,这时就需要父母教会孩子如何平等、自信、不受压力地与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在孩子面临挫折与困难时,应给予一些启发与鼓励,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让孩子逐渐感知到待人接物也需要有智慧。
安身立命要有力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作为家长,应让孩子自己学会如何面对险境,对此,在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孩子的法律意识,让其知法、懂法并学会运用法律的力量保护自己。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良好的家风建设始终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