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不可忽视的父性教育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目标基本实现从严从速做好校外培训机构底数核查工作
第11版:科技服务·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不可忽视的父性教育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目标基本实现
从严从速做好校外培训机构底数核查工作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可忽视的父性教育

  为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家庭教育从来都不是父母双方的“搏击”,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民有所呼、法有所应的外部支撑,更需要父母双方内部配合。

  缺位现象的背后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父亲承担“养”的责任日益加重,父亲更多时间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逐渐减少,自然而然家庭教育结构逐渐向母性教育倾斜。

  除此之外,“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加剧了缺位现象的发生。部分家庭认为,养育子女就是母亲的责任,忽视了父亲在家庭教育结构中的作用。

  “我妈快乐,全家快乐”的热潮居高不下,玩笑背后诠释出母亲在家庭教育结构的主导作用,部分父亲也将缺位现象归咎于此。

  父亲是孩子成长中

  不可缺少的角色

  当下,短视频应用成了人们热衷的消遣方式,短视频内容也在深耕垂直的发展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然而,一些逐渐“娘化的”视频内容引起部分家长的担忧。

  一项关于“父性教育”的缺失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影响的研究显示,父性教育的缺失对幼儿性别角色概念、观念以及幼儿行为发展存在一定影响。父性教育的缺失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位置(离异、单亲家庭)的缺失,另一方面是角色(缺乏父性教育,以母性教育为主)的缺失。

  研究显示,3至6岁是儿童的性别认同关键期,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强,语言能力、肢体动作、好奇心在引导下将得到发展。然而,父母的性别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男孩子在4岁以前缺乏父性教育会弱化他的攻击性,倾向于女性化;女孩子在5岁以前缺乏父性教育,会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时表现出焦虑、羞怯或无所适从。

  性别概念的认同常常在性别角色观念、行为上表现出来。对男孩而言,喜欢模仿父亲的一些言行,是对父亲的认同和获得自己性别的认同,父亲的言传身教会让其习得男性化的性格特质;对女孩而言,她会从父亲对母亲的爱,来认同和接纳自己的女性身份,学习同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经验。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辩证思维萌发阶段,在认知上存在片面性,他们一方面渴望尊重,另一方面又不愿顺从,矛盾的心理让他们产生试探、违反一些规则与边界的行为。而父亲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会给他们建立更为具体的更为细化的规则感与边界感。

  家庭教育需要合力促进

  《家庭教育促进法》倡导以人为本,重视未成年人发展规律,尊重其参与家庭事务的权利,并提出明确的方法,“亲子养育,父母共同参与、言传身教、严慈相济、尊重差异、平等交流、亲子共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本身应该形成一股合力,良好的家庭分工并不一定各司其职,在“养”“育”的大工程中,决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简单划分。《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是父母”,父母既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又共同承担着家庭责任。

  《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父母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应共同参与,发挥双方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教育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养”不仅仅是父亲一个人的责任,“育”也不仅仅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父亲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母亲也要适当留有空间让父亲有施展自己的舞台。家庭教育要想平静而有力量,是需要父母双方协调配合的。(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