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无线输电靠微波渝北区科协调研区内院士工作站建设情况中国流动科技馆在重庆万州启动巡展潼南区科协到彭水县开展“一区两群”调研活动武隆区科协组织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融佑未来”公益项目在重庆启动
第10版:科技服务·科普
上一版 下一版  
未来无线输电靠微波
渝北区科协调研区内院士工作站建设情况
中国流动科技馆在重庆万州启动巡展
潼南区科协到彭水县开展“一区两群”调研活动
武隆区科协组织院士专家进校园科普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融佑未来”公益项目在重庆启动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中国

未来无线输电靠微波

  电,是可以不经过电线而隔空传输的,比如手机的无线充电其实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实现了。不过,电力输送工程和手机充电可不一样,它的传输距离动辄纵横东西南北,输送的电量也是以数百万千瓦计。未来能否真正实现这样的远距离无线电力传输,恐怕还得从你家的微波炉说起。

  微波和电力传输有啥关系

  众所周知,家用微波炉加热饭菜的原理源自微波。微波属于一种高频率电磁波,频率在300兆赫~300吉赫,宇宙、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微波,在人类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空间里几乎无处不在。但自然界中的微波比较分散,加热不了食物。微波炉是利用磁控管将电能转换成比较集中的微波从而穿透食物,当微波被食物吸收时,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24.5亿次的速度振荡,食物就被加热了。

  但普通人不熟悉的是,在科学领域,微波可不只用来加热饭菜,还有更“高大上”的用途。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通常应用在通信上。比如微波频段的带宽极宽,一套微波通信设备可以让几千个话路同时工作。再比如微波束很窄,方向性很强,使用较低的功率就可传得很远,所以常常被人们用来进行远距离通信。实际上,微波不仅能隔空发射,还可穿透大气层。因此微波的这种特性,也被用在了电力的远距离无线传输中。

  那么,电又是如何利用微波实现无线传输的呢?

  微波无线输电的三种方式

  在传统范畴,电的传输以电线作为载体,称为有线传输。无线电力传输则是一种区别于有线传输的特殊供电方式,它有电磁感应、电磁共振和微波三种方式,分别适用于近程、中短程与远程电力传送。一般而言,像手机无线充电这样的近程无线供电,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方式。而无线输电这样的远程无线供电,则采用的是微波方式。

  科学家先通过微波转换器将电能(直流或交流)转换成微波,再通过发射站的微波发射天线将微波送到空间。微波在空间被传输至接收站,接收站将接收到的微波通过转换器转换为工频交流电,就可供用户使用了。简单地说,就是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束,再将隔空收到的微波束重新转换为电能的过程,所以中间并不需要用到电线。这一原理其实与无线电发射的原理十分相似,只是发射的能量级和方向有所差别。

  微波无线输电听上去比较“科幻”,但已有实质性的研究进展了,我国近日首次实现了20米距离千瓦级功率电力隔空输送,整体传输效率达到了25.5%,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微波在未来无线输电中的应用

  微波长距离无线输电,可在有线输电受限的一些特殊场景发挥重要作用。比如高空无人机和高空作业平台持续供电,海岛、峡谷、深山等特殊地理条件下的供电。在自然灾害或特殊抢修等紧急状态下,对灾区或断电区域快速恢复供电等。

  另外,微波无线电力传输的优势在太空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宇宙空间是微波理想的传输媒介,微波通过大气层时的损耗仅在2%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假设在地球上空的静止轨道上建设一个定点卫星电站(也称太空电站),在没有任何遮挡的优越条件下收集太阳能,利用丰沛的太阳能发电,然后将电能转化为微波束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到微波后再转化为电能,这就使得电力的发、送、供、用的结构变得异常简单。同时还能减少碳排放,弥补地面电站、电网分布的不足。

  (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