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长津湖》看珍贵历史文物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从电影《长津湖》看珍贵历史文物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0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电影《长津湖》看珍贵历史文物

    优秀狙击手张桃芳使用的步骑枪。

    “冰雕连”志愿军战士宋阿毛的绝笔书。

    志愿军缴获的北极熊团旗。

    美制M26“潘兴”重型坦克。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1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爱国主义精神。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抗美援朝中与长津湖战役相关的文物或物品背后的故事。

  美军北极熊团旗

  1950年11月,朝鲜战场上第二次战役,也就是最艰苦的长津湖战役打响了。

  作为美军王牌中的王牌“北极熊团”,美军第7师第31团向着“在圣诞节前夕解决战争”的目标参加了长津湖战役。该团战功显赫,被当时的美国总统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亲自授予团旗。除了精兵强将,装备更是一流。战时足有火炮46门、坦克37辆,还能召空中火力支援。

  北极熊团还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同样战功赫赫、作风更加强悍的志愿军第27军。第27军下辖第79、第80、第81三个师。11月27日午夜,第80师、第81师用四个团的兵力向驻扎在新兴里的美军北极熊团发起攻势。当时的天气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志愿军官兵们冒着严寒,利用夜幕的掩护悄悄向敌人接近。美军根本没有想到志愿军会突然出现,一时间横尸遍阵,美军王牌北极熊团最后被歼灭3000余人。

  打扫战场时,第239团第3营通信班长张积庆捡到一块一平方米的蓝布,蓝布中央绣着一只展翅的雄鹰,一爪橄榄枝,一爪箭束,鹰嘴里叼着的缎带上绣着外国文字(拉丁文:为了祖国),鹰的中央是一只张牙舞爪的北极熊,鹰下方的缎带上写着部队番号“第31步兵团”。炊事班看这块布大小正合适,就拿去当了蒸笼布。后来才认出了这面旗子为美军第7师第31团的“北极熊团旗”。

  在电影《长津湖》里,当第七连成功进攻了美军临时总指挥部后,伍万里和伍千里闯进了一间美军指挥室,身负重伤的美军高官北极熊团团长背后的墙上就挂着这面“北极熊团旗”。目前,这面旗子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狙击手张桃芳使用的步骑枪

  《长津湖》电影中有一位百步穿杨的神枪手平河,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神枪手的原型,或就是志愿军优秀狙击手张桃芳。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中,张桃芳是世界十大顶尖狙击手之一,目前为止中国军事史上公认的最佳狙击手。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狙击英雄用442发子弹击毙了214名敌人,创造了志愿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

  张桃芳是江苏兴化人,20岁时加入解放军。经过2个月的射击训练,第二年的9月份就参加了志愿军赴朝鲜作战。但那个时候的张桃芳是一个射击精度不够的“新兵蛋子”。那个年代的士兵最差的三枪起码是十环以上,特别优秀者甚至能打到25环。

  知耻而后勇的张桃芳疯狂练习,终于在射击精度、准度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战斗中,隐藏在暗处的张桃芳用手中的狙击枪,带走了214名敌人的生命。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张桃芳报名参加了解放军空军,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歼击机飞行员。从1951年参军入伍算起,到1985年退休,他人生中有34年都在守卫祖国和人民。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了张桃芳在“冷枪杀敌运动”中使用的 1944 年式步骑枪,口径 7.62 毫米、长 133 厘米,钢木质地。

  M26“潘兴”重型坦克

  电影《长津湖》中出现的志愿军夺取“潘兴”坦克反攻美军坦克的情节,虽有艺术加工,但却并非编造。其中提到的美军M26“潘兴”重型坦克,现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该坦克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12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也就是长津湖战役中从美军手中缴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对抗德国的重型坦克,美国于1942年开始研制重型坦克,推出了T25和T26两型样车,其中T26坦克发展较快,有T26E1、T26E2、T26E3三种型号,其中T26E3于1945年1月定型并装备美军。该型坦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军远征军司令约翰·J·潘兴的名字命名,称为M26“潘兴”重型坦克。

  资料显示,该型坦克乘员5人,战斗全重41.73吨,装甲厚度25~101毫米,发动机功率368千瓦,最大时速48千米,最大行程160千米,最大爬坡度31°,越壕宽2.4米,涉水深1.2米,通过垂直墙高1.17米,装备90毫米火炮1门、7.62毫米机枪2挺、12.7毫米高射机枪1挺。

  该型坦克共生产了2428辆,首批装备了美国陆军第1集团军下属第3、第9装甲师。该型坦克的变形车有榴炮运载车、装甲物资输送车、装甲抢救牵引车、战斗工程车、装甲物资牵引车、装甲扫雷车和喷火坦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M26坦克是美军的标准配置坦克之一。

  “冰雕连”战士的绝笔信

  这是一封从“冰雕连”战士口袋中发现的绝笔书,写作者是志愿军第20军第59师第177团第1营第6连的一名上海籍战士,名叫宋阿毛。

  1950年的冬天,志愿军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与美国海军陆战1师狭路相逢,在朝鲜半岛长津湖的酷寒地带,展开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决战。历史上称这场战役是整个朝鲜战场局势被彻底改变的重要拐点之一。

  志愿军官兵们在冰天雪地的数九严冬里,啃着能嘣掉人牙齿的冻土豆或干硬的炒面,渴了就抓一团雪塞在嘴里。其中1081高地上的志愿军官兵们,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温度仍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没有一个人逃脱或退缩,最后全连以俯卧战壕的战斗姿势全部壮烈牺牲,成为一个个巍然屹立的冰雕。此情此景,让赶到志愿军阵地的美军团长也肃然起敬,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军人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认为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宋阿毛的绝笔书写在一张照片背面,是一首小诗,内容如下: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

  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在宋阿毛写这首小诗之前,美陆战第1师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发出过“撤退”的命令。但是在朝鲜北部这个叫作长津湖的地方不得不有了第一次退却。1950年12月11日,撤到咸兴的美陆战第1师,战斗减员4000余人,非战斗减员7000余人。随后在美国海军舰载飞机和舰炮的掩护下,残部陆续自兴南港登船,从海上撤离。

  这一天,恰好是西方的圣诞节。

  (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