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介绍 林孝松,1976年生,博士,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事,重庆市地理学学会理事、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生态环境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规划和测绘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奉节县夔智库专家成员。共承担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4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重庆市及校级各级荣誉20余项。主要从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资源环境与3S技术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
林孝松实地指导村集体经济香菇菌丝种植。 |
 |
林孝松在村扶贫电子分厂开业典礼上作勤劳致富宣讲。受访者供图 |
“回归校园,我将继续秉承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精准务实、开拓创新,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中的带头人、师生间的知心人。”林孝松的激情发言,赢得了全校师生的阵阵掌声。
2021年6月17日,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林孝松从奉节县竹园镇义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凯旋后,向重庆交通大学校领导和中层副处级及以上干部作了《用最朴实的情怀解决老百姓最现实的困难》宣讲,汇报了他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的履职情况。
林孝松说,797天,是我在奉节、在竹园、在义和度过的日子,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没有给自己丢脸,没有让交大蒙羞,没有辜负老百姓的期望。
林孝松作为大学教授,组织上派他到奉节县竹园镇义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带领全体村民发扬“流血流泪不留憾,任劳任怨不认输”的奋斗精神,让义和村实现了整体脱贫,走上了致富之路。
林孝松所在的村被上级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单位,他本人被选入“夔智库”专家成员,被评为“四访”工作先进个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七得”(吃得苦、耐得烦、提得起、放得下、融得进、驻得下、理得清)书记和“五勤”(勤学习、勤走访、勤宣传、勤实干、勤交心)书记。
初到奉节
——从大学教授到驻村第一书记
阳春三月的奉节,草长莺飞,一派生机。
2019年3月18日,林孝松离开重庆交通大学,乘车来到奉节县竹园镇义和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我来到义和村,住下来的当晚,就听到有群众在议论,‘一个大学教授,教书还可以,搞农业就未必哟’。”林孝松对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一句“未必哟”,给满腔热情的林孝松犹如在火上浇了一瓢冷水。
林孝松暗自想,大学教授不仅要教书,也要服务“三农”。不然我这个搞地质研究的,对公路建设、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研究,就成了“纸上谈兵”了。
走马上任第一书记后,林孝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群众,深入调查研究。
林孝松第一次到均已80多岁高龄的胡君让、刘德英老两口家时,刘德英询问他姓什么,林孝松一字一句地说:“‘树林’的‘林’。”从那以后,“树林”就成了林孝松的新名字,深深地印在了老人的脑海中。
很快,林孝松登门拜访了义和村4个社25个村民小组。1个月内,他访完了101户贫困户,2个月内完成了在家农户的入户走访。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林孝松对义和村人员、土地、种植、养殖等村情摸得一清二楚。林孝松对村里如何发展讲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村民从另眼相看转为信任。
2019年9月,在奉节县首届乡村振兴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国际论坛上,林孝松作了报告《贫困山村产业兴旺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得到专家的认可、干群的好评。
当年,在林孝松的带领下,义和村实现了近5万公斤脆李销售。竹园镇义和村被评为奉节县脱贫攻坚“先进单位”,位列全县10个获奖村社首位(昔日的义和是全县挂了名的后进村),大学教授林孝松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第一书记。
科研成果
——派上大用场助力乡村大发展
义和村海拔600~1400米,山高路陡,常年多暴雨,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
“作为一名搞地质研究的专家、教授,看到农村常常受地质灾害威胁,非常痛心。”林孝松说。自从担任义和村第一书记后,他就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专长改变农村落后的交通条件,帮助农村治理地质灾害。
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林孝松在扶贫攻坚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林孝松以优异成绩考入湘潭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他考进重庆师范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读硕士。此后,他又攻读了重庆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其间,林孝松走完了三峡库区的各个区县,实地踏勘了许多典型自然灾害点,撰写了公路边坡安全评价、公路洪灾风险评估研究等方面的论文。
在参与“重庆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中,林孝松和团队成员负责对重庆市范围内的滑坡、崩塌等灾害点信息进行编码。“看着那一个个灾害点信息以及造成的灾情,我心情沉重,我第一次萌生了从事自然灾害防治研究的念头。”林孝松说。
近年来,林孝松针对重庆山区公路边坡量多面广、面临地质环境复杂、形成时间短和安全稳定性较差等特点,构建山区公路边坡整体和局部安全评价技术;完成了以西南国省干线为研究对象,从孕灾敏感、致灾危险、承灾脆弱等方面构建公路洪灾风险评估体系;针对重庆市山区山洪频发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等突出问题,采用地理、气象、水文、地貌、灾害等多学科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实地调研、模拟分析等手段,开展山洪灾害链复杂演化及综合灾情评估研究等,“山区河道型水库滑坡涌浪船舶航行安全评估与预警系统”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在第一书记任职期间,林孝松被聘为奉节县“夔智库”专家成员,从地形、交通、人口和资源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借助TOPSIS评价、SOFM网络模型和系统聚类等方法对奉节县332个行政村进行乡村发展潜力评价和类型识别,并对不同类型村庄发展困境与振兴路径进行研究,为奉节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提供了决策基础。
在竹园镇义和村,林孝松完成了农户周边自然灾害孕灾环境和危险程度分区,规划和制定了村社级道路沿线地质灾害分区及防治措施。他多次冒雨实地查看村社道路垮塌点和山洪堵塞点,确定疏通治理方案,确保村民出行通畅。
教师职业
——让学生感受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2020年11月27日,重庆交通大学举行第六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评选现场投票。当轮到林孝松上台演讲时,却是一名年轻的女学生走上讲台,顿时下面一阵骚动。原来,此时的林孝松仍在奉节县扶贫,无暇回到学校。“林孝松老师2002年来到重庆交通大学,至今已与1500多名学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伴随着大厅屏幕上的视频解说,师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当扶贫干部与当教师都是教育人、让人成长,都是为了社会发展,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林孝松说。扶贫要“志智双扶”,“志”就是志气,通过宣传、交心、感化、帮助出点子促使贫困户勤劳致富;“智”是智力、教育。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解决贫困山村儿童教育问题,特别是关注贫困户家庭儿童的教育保障问题。
2019年暑假,根据义和村的实际情况,林孝松向重庆交通大学团委提出了需求,最终三个学院有20余名师生来到义和村进行社会实践,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师生开展国土资源调查和村庄规划等工作,并检测了当地11处饮用水质量;人文学院师生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宣讲、义和村自然人文宣传短视频拍摄制作等实践;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帮助义和村进行了总体文创、路牌、建筑风格等策划工作,并设计了香香农家乐招牌、青红脆李包装盒。学生们还主动走进农户家里,帮助孩子们补习功课,一起开展趣味活动。
“在我看来,勤奋向上、积极进取、永不认输是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林孝松说。
在交大,林孝松是受学生们喜爱的“十佳教师”之一,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时时教育学生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在乡村,林孝松同样诲人不倦,用真心帮助莘莘学子实践得真知,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出成果,用真情助力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我对林老师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大一上自然地理课时,林老师带我们去了长江边和南温泉,路上给我们讲解沿途的地貌和水文,耐心回答我们提出的地理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了地理学科的魅力!”学生陈雨菲发自内心地说。
谈及自己身为教师的职责,林孝松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教书育人无止境。我会继续向前辈们学习,向青年教师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