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速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第04版:科技新闻·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加速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0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人才工作精准施策
重庆加速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重庆日报记者 陈国栋 实习生 王晓红

    重庆长安两江工厂焊接车间,工人正在加紧生产。重庆日报记者 张锦辉 摄

    重庆高新区联合微电子中心,技术人员在硅基光电子实验室测试硅光芯片。重庆日报记者 龙帆 摄

  国内建设好8吋硅光全套工艺平台,一般需要一年到一年半。而联合微电子中心从开工到通线,只花了10个月,创造了新的纪录。

  联合微电子中心是我市电子信息重点企业。结合该公司实际情况,我市为其量身定做人才政策,提供推荐具有博士学位的研发、工艺人才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申报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给予成果转化激励,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和安家补助等支持。在政策支持下,两年多时间里,该公司就集聚了海内外375名优秀人才。

  无独有偶。2018年,我市在长安汽车施行“一企一策”后,该公司仅2019年就新增省部级以上人才43名。不久,该公司开发出多个爆款车型,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自2018年以来,我市开展人才工作精准施策探索,出台《关于推进人才工作精准施策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整合政策资源对联合微电子、长安汽车等试点单位进行精准、系统支持,促进这些单位以更大的力度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实现突破、“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加速构建。

  精准遴选

  让有需求有基础有目标的单位先行先试

  前不久,长安公司赵会博士团队成功开发一款碳纤维车身纯电动轿车,实现车身与底盘共计减重达31%,整车实现C-NCAP五星碰撞安全级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其轻量化设计技术已在长安的量产车型中得到了产业化应用。

  在我市给予该公司高端人才奖补、重大项目配套支持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持等帮助下,公司引进了国家特聘专家、荣获中国汽车工业优秀归国人才奖的赵会。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轻量化纯电动轿车集成开发技术”项目负责人,赵会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开展技术攻关,成功突破大量技术瓶颈。

  我市有关部门、区县、园区遴选产业发展有重大需求、用人单位有良好基础、工作推进有明确目标的高校、企业及研发机构,进行精准支持,一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形成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重庆相关产业发展。

  重庆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拥有“刀片电池”全球首个生产基地,人才发展空间大,干事创业条件充分。为帮助该公司技术创新再上台阶,璧山区为其量身定制了支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奖励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安家费,奖励高级人才个人所得税,设立研发人员专项补助等8条措施。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明确定为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科教创产融合发展的学院,制定了集聚1000名师资队伍的近期目标。2019年5月,在我市有关市级部门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出台人才引进政策,从解决人员编制岗位、给予科研项目定向支持、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帮助学院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随后,该院7个二级学院迅速聘请国内外院士担任院长,3年时间校区就建成投用并培养了500多名研究生。

  精准支持

  用人单位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帮助

  6月12日,由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重庆师范大学等承办的第二届数学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论坛汇集国内一批顶尖应用数学专家和产业界代表,共商数学与产业界合作发展大计,有力地提升了重庆应用数学在全国的影响力。

  在我市的人才政策支持下,该中心仅用3个月时间就引入17名博士或副高以上专职科研人才,并承办了这个高水平的论坛。

  我市整合资源,加大精准施策支持力度,定向支持人才发展平台,给予自主认定人才权限、资金支持、科研项目、服务保障,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

  如在定向赋予人才认定自主权方面,向获得精准施策支持的用人单位下放权限,由该单位自主开展人才评价聘任工作。在人才项目和优惠政策中,定向给予适当指标,由用人单位开展评审,经认定后可享受市、区县相关人才待遇。放宽人才计划准入条件,新型研发机构等用人单位引进的人才,申报相关人才政策,不作身份、社保等限制,按个税缴纳、在岗时间和作用发挥情况兑现待遇。

  在定向给予资金支持方面,对获得精准施策支持的用人单位,可划拨专项工作经费,用于用人单位招收博士后、博士和其他优秀人才。例如,支持重庆大学在3年内引进1000名博士后,目前两年不到便引进784人,其中海外博士比例达20%,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460项,立项经费达2.6亿元。

  在定向支持科研项目方面,我市对引进的优秀人才,按照人才自主选题,用人单位择优立项,给予科研项目支持,项目实行用人单位自主管理、自主结题。对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和牵头获得国家科技奖等项目,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匹配奖励。例如,在全国率先实行省部级人才类项目经费“包干制”,允许重庆英才计划入选者自愿申请将研究支持经费转化为市级科研项目,并充分给予人才经费管理自主权,有效打通人才项目和科研项目通道。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立项“包干制”项目438个,带动3771名科研人才参与研究,落实重庆英才计划研究支持经费1.5亿元,通过单位配套、人才自筹等渠道撬动社会资金1.8亿元。

  联动协同

  统筹各类资源,推动政策落地落实

  健全人才精准施策机制,我市强化政策协同,压实主体责任,开展跟踪评估,不断提升精准施策工作成效。

  我市完善联动支持机制,强化党管人才,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突出谁主管、谁指导、谁服务,要求管行业就要管人才、抓项目就要抓人才,促进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统筹各级各类优质资源,联动打造“真金白银”的政策包和“情真意切”的服务包。开展人才精准施策以来,已由市委人才办牵头,联动和整合组织、教育、科技、经济信息、人力社保、财政、住建、外事、公安、税务、人行、银保监等15个市级单位及两江新区、渝北区、江北区等6个区县的力量,共同研究实施方案,给予全方位支持,政策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通过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我市对成效突出的用人单位继续给予支持,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及时调整内容,对成效较差的及时督促整改或调整退出。如对长安汽车施行“一企一策”基础上,近期,有关部门已开始对其实施力度更大的新一轮精准支持。

  相关新闻>>>

  “百万英才兴重庆”专场引才活动在京举行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重庆日报记者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2021年“百万英才兴重庆”北京行活动于10月18日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正式启动。根据重庆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及企事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活动设置了11场线上平台专题活动、1场启动仪式、2场专场活动,方便广大企事业单位招纳贤士。

  本次活动是今年我市开展的第二场“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城市行活动,由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承办,旨在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紧缺高层次人才,满足我市重点产业人才需求。

  相比以往在北京举行的高校巡回招聘会、事业单位考核招聘专场等引才活动,今年的“北京行”集中开展综合性引才,形式和内容都有较大的创新,设置了线上专题、网络直播、线下集中招聘等14场活动。线下将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和清华大学开展综合招聘会,人才需求高达5000余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