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科学家研发最硬玻璃 兼备硬度和韧性智能视觉环卫机器人实现对垃圾分类投放新型整流罩给卫星提供更大可用结构空间新研究:气候变化正促使动物“变形”
第07版:科技创新·项目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科学家研发最硬玻璃 兼备硬度和韧性
智能视觉环卫机器人实现对垃圾分类投放
新型整流罩给卫星提供更大可用结构空间
新研究:气候变化正促使动物“变形”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家研发最硬玻璃 兼备硬度和韧性

  说起最硬的物质,大家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呢?大概率会是昂贵的钻石吧。规律性排列的晶体结构赋予了钻石坚硬的品质,但它在硬物撞击下也容易发生碎裂。而看似没有规律的玻璃态则在小范围内具有独特的秩序性。利用可调变的秩序性,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了最硬的玻璃,它甚至可以划伤钻石,还不易碎裂。

  金刚石虽硬却脆

  在150千米深的地球内部,部分坚硬的岩石早已在高温高压下熔化。这里的温度超过1000℃,压力更是相当于地表的5万倍。在犹如炼炉的环境中,经过数亿年的时间,平淡无奇的六边形石墨晶体逐渐转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天然金刚石(钻石)——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

  金刚石极其坚硬的原因在于其分子结构。它牢固而紧密的立体结构,赋予了金刚石极高的硬度。并且,由于金刚石中没有自由电子,这种特殊的晶体结构使得金刚石不具导电性。

  虽然金刚石的硬度在自然界可谓无敌,但却有可能在遇到硬物撞击时出现碎裂。事实上,对于超硬晶体材料来说,硬度和韧性往往不可兼得。

  在材料领域,一个与“晶体”相对应的概念是“玻璃”。与有序的晶体相反,玻璃态即非晶体材料,与晶体不同,它具有相对无序的结构,这不禁让科学家们开始思考:这种具有一定秩序的混乱结构会呈现什么意想不到的性能?

  最近,来自燕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就以此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玻璃材料,它的硬度不仅超过金刚石,还具备金刚石不具备的韧性,以及半导体特性。

  最强最硬的玻璃

  其实,研究人员早在2013年就已经合成出一种硬度超过金刚石的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而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的原材料是富勒烯(C60)。富勒烯的碳原子结构规整,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因此,在800℃下,5GPa的压力就足以破坏富勒烯高度对称的结构。

  研究团队利用了富勒烯的这一性质,他们希望在合适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瓦解富勒烯的晶体结构,而将其解构的目的就是要再次重建,以得到结构无序、不“完美”的玻璃态。为此,他们选择在25GPa的高压条件下不断升高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规整的晶体结构逐步瓦解,在800℃时就可以由晶体结构完全转变为玻璃态。

  此后,伴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意想不到的变化出现了。在1000℃时,材料在X射线衍射光谱中不再显现出类似于石墨的结构特征峰,而是出现了对应于金刚石晶面的宽衍射峰。这一点完全不同于以往合成的玻璃态碳材料。

  研究团队持续升高反应温度,在1000℃、1100℃和1200℃时,根据电子能量损失谱证实,温度越高,得到的材料密度也越大。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下,平均“粒径”也越来越小,分布趋于均匀。对于玻璃态来说,这衡量了整体混乱结构中的秩序性,意味着逐渐降低的混乱度与随之升高的秩序性。

  科学家们将1200℃时形成的玻璃态称为“AM-III”,并对AM-III进行力学性质测定,显示其维氏硬度(HV)高达113GPa,可以刻画维氏硬度为103GPa。并且,除了超高的硬度之外,AM-III的表面还能承受高达70GPa的压力。

  事实证明,AM-III已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硬、最强的玻璃,能完美解决超硬晶体韧性不足的问题。并且,AM-III除了拥有出色的力学性质外,也是半导体,而这种结合了优越力学性能与半导体性能的新型“玻璃”还有望在光伏(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领域大显身手。(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