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璧山区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培训班烈士墓合影。 |
 |
璧山区委党校教师在重庆大圆祥现场教学基地重温入党誓词。 |
 |
璧山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欧文礼在七塘“昆虫王国”现场教学基地为学员介绍情况。 |
 |
城乡融合班与党校机关党委在黄家富家乡开展党日活动。 |
核心提示
2019年,《训荐结合,探索人才发现新途径》获得全市党校系统创新工作奖;2020年,向红老师的《周恩来的政德修养与当代启示》专题课程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好课程”,学校获全市党校办学评估一等奖,位居全市党校系统总分第二名……这些荣耀,尽情彰显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以下简称璧山区委党校)的光彩。
近年来,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党校工作,坚持高起点建党校、高规格办党校、高标准管党校,党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2018年以来,璧山区委党校牢牢把握党校姓党原则,坚持质量立校、创新兴校、从严治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主动作为,积极培训“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红色”育人品牌熠熠生辉。
A 突出主业主课 创新教学培训
党校姓党,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璧山区委党校紧紧抓住“主体班”这个重点,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课,依据班次的不同定位及层次区分,作出既有区别又相衔接的培训安排。2018—2021年,已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01期,培训学员10896人次,为领导干部在实践中的“热运行”提供了“冷思考”的机会。
——紧盯主业抓实课堂培训。
几年来,璧山区委党校坚持抓实抓好课堂培训,通过理论教育强基固本、党性教育铸魂补钙、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员热情、“两段式”培训拓展学员的理论视野,持续提升培训效果。
该校按照主体班理论教育课程不少于总课时50%的比例,2018—2021年主体班理论课程达到53.2%,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占理论课程的73.56%。打造主体班课程体系,共开设100多个课程。为增强培训效果,还邀请中央党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2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到璧山为学员讲课。
同时,严格按照总课时20%以上的要求,积极开展党性教育,切实做好革命传统教育、典型教育、自我教育。该校充分利用市内及市外传统教育资源,组织学员到红岩联线、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等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80余场;邀请市内、区内先进人物作专题报告,开展“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组织学员到涪陵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共开展正反案例教学100余场;组织学员围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主题开展党性分析活动40余次。
该校在各类主体班中开展课前10分钟的“学员微课堂”,提升学员主动学习意识。在2019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学员们采用“领读+齐诵”“原文诵读+学习感悟”等形式诵读《之江新语》里的经典段落,并结合工作实际悟原理、谈感受,全年开展微课堂218次;在2020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组织学员开展“共读一本书·滋养浩然气——读书有感”活动,全年共开展微课堂400次;在2021年各类主体班中开展“讲好百年党史”微课堂,目前已讲授108次。通过微党课,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此外,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提高培训实效。推行“案例式教学”,在不同班次推出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列教学,纪委书记亲临讲台,引导学员积极思考;推行“体验式教学”,多次组织主体班学员开展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模拟演练活动,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推行“访谈式教学”,就地取材“璧山英才”,跟先进人物面对面交流、对话,让学员汲取榜样力量;推行“研究式教学”,比如中青班学员围绕“乡村振兴”课堂,老师与各课题组学员代表进行问答式交流,台下学员进行互动,在相互碰撞中促进形成头脑风暴,达到相互启迪升华的效果。
——多元培训方式增强实效
2018年以来,该校已组织区管领导干部进修班分批次赴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学习,组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分批次赴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学习,组织高层次人才示范培训班分批次赴井冈山、延安及山东大学学习,组织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工作研修班赴浙江大学学习,组织企业高层人员培训班到清华大学学习,组织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培训班到北京大学学习,组织民营企业家培训班到厦门大学学习,外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通过开门办党校,该校与高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党员教育培训、决策咨询研究等众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真正实现高校与党校资源的优势互补。
近几年来,为适应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势要求,璧山区委党校坚持服务中心、突出特色、资源整合、务实管用的原则,切实念好现场教学基地“建、管、用”三字经,有效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该校充分发挥市级现场教学基地“产城融合现场教学基地”的品牌效应,使其成为市内外培训单位现场教学的首选之地;升级打造“民生之城”市级现场教学基地,新建区级“大圆祥博物馆民俗文化”现场教学基地,使其成为璧山干部教育培训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新打造的“生态文明实践”市级现场教学基地也已投入使用,正在申请验收。
——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近几年,璧山区委党校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名师培养,建立《名师培养办法》,完善人才引进、学习进修、实践锻炼、绩效评估和考核等7项制度,形成教师管理、培养制度体系。该校选派教师参加各级脱产培训,安排骨干教师参与全区十四五规划、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水价治理等全区中心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党校行政院校系统教学比赛和精品课评选。同时,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兼职教师意识形态管控,建立包含市党校和高校专家教授、区内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人物等80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2018年以来,该校两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5位教师职级得到晋升。
该校还围绕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大局,全力打造系列课程,不断提升党校办班水平。组织本校教师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党性教育学科专题课程,重点研究开设了11个方面的课程。并设计开展了10堂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课程。
——从严治校增添新活力
为落实从严治校的要求,促进学员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该校积极调整内设机构的设置,成立学员管理科,专门负责学员管理。通过制订《班主任工作细则》,完善《学员“十严禁”制度》,修订《主体班学员综合量化考核办法》,从制度上规范学员的管理、考核工作。同时,坚持训荐结合,制定并印发《发现人才的管理办法》,将党校主体班学员作为发现人才和建议跟踪培养的对象,临时支部和班委会提出初步人选,并形成推荐学员现实表现材料,提交校务会讨论,最后由党校向组织部推荐,2019年就发现各类人才25名,2020年向组织部推荐人才28名,其中20余名学员被提拔使用。
B 做实科研资政 收获累累硕果
有效开展科研资政,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发挥思想库作用,是基层党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近几年来,璧山区委党校立足区县党校工作实际,确立了科研工作“两个服务”的基本原则:坚持科研资政工作为区域发展服务,组织广大教师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资政参谋作用;坚持科研资政工作为教学工作服务,加强科研成果向教学专题转化和在教育教学过程的运用。
同时,该校着力建设“两个机制”。针对部分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思想,建立《璧山党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璧山党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教职工科研、资政的工作热情。针对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建立科研资政协作机制:教职员工之间可根据科研任务轻重缓急自愿或按要求组建课题小组,共同调研,广泛讨论,分工撰写,群策群力,协作完成;教师与主体班学员共同选题研究或教师指导学员研讨,教学相长,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党校与镇街、部门之间根据工作需要拟定调研课题开展合作,科研成果双方共享。
——科研项目成果丰硕
几年来,璧山区委党校积极组织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严格按照制定的《璧山党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璧山党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认真组织、督促立项科研项目调研工作开展,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注重激励机制兑现。
2018年申报的科研课题被市委党校立项3个;2019年,2个课题获市委党校2019年校级课题立项,1个课题获市社科联调研项目立项,5个课题获区社科联立项;2020年申报的课题被市委党校立项3项,并积极组织开展区社科联科学规划普及项目申报工作,获A类立项2项、B类立项5项;2021年申报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项目,获委托课题立项3项。这些课题,都按时结项,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2020年向区社科联申报的《政德读本》项目,完成后,被区纪委监委机关、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列为干部教育培训教材,社会反响好。
——理论研讨不断出彩
为增强教师科研工作兴趣,提高科研能力水平,积极营造科研氛围,璧山区委党校既注重与区内单位开展科研协作,更鼓励教师参加党校系统及各层级社科单位举办的征文、理论研讨等各类社科类科研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屡屡获奖。
在新的科研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后,该校教师理论探讨的热情得到充分激发,理论探讨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论文发表再创新高。2018年,在省级公开刊物共发表理论文章44篇,3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领导科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2019年,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共发表理论文章49篇,有2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领导科学》;2020年,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共发表理论文章67篇,2篇理论文章发表在人文核心期刊《教育评论》;2021年1月至今,已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共发表理论文章37篇。
——科研资政成效显著
几年来,璧山区委党校认真建设向区党委政府报送资政成果渠道,精心设计呈报版式,充分发挥党校智库、参谋作用,资政成效显著。
2018年该校以《资政参考》形式上报教师调研文章或建言建议11篇,获区领导肯定性签批14人次,其中《关于改进我区建设领域并联审批工作的几点建议》获区长签批。
2019年以《领导参阅》呈报调研报告获签批21人次,以《金点子》呈报建言建议获签批9人次。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编制管理的几点建议》《关于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建议》《突出“重点”,发展农村电商》受到区委书记签批,5篇资政文章获区党委政府或部门采纳。
2020年以《领导参阅》《金点子》等形式呈报教师、学员资政成果获签批48人次,其中获区委书记、区长签批9人次。党校教师单独或与主体班学员共同撰写的资政成果获签批22人次,其中获区委书记、区长签批7人次,2篇资政文章获部门采纳。2021年1月至今,以专门渠道呈报的教师、主体班学员撰写的资政文章已获区领导签批18篇。
C 优化校园环境 打造智慧校园
校园是教育的场所,是学员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无言之教”。
近年来,璧山区委党校大力优化校园环境。2018年以来,该校收回被征用的学员宿舍、学员食堂以及教学楼部分区域,目前正恢复相关区域的办学功能。同时,投资开展校园外立面改造,建设校园大门道闸系统,内部道路“白改黑”并画定停车位线,改造线路管网,实施绿化修复改造等,使党校形象焕然一新,校园环境更靓更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满足党校发展需要,璧山区委党校积极融入信息化、智能化大潮,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更新设施设备,建立“璧山智慧党校App”系统平台,提高信息化程度,改善办公和教学环境。新建“璧山智慧党校App”,通过该平台对学员在校培训期间的管理服务和教学辅助,包括考勤、资料、评教、食宿和统计等,提升了培训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并重新铺设办公楼网络,改造网络拓扑结构,提升自身网络容量。
同时,制定完善信息科工作制度和工作要点,制定电教设施采购计划及预算,出台《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影像资料收集整理制度》《关于规范信息宣传工作的通知》等一批制度,促进党校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近几年来,该校通过市委党校视频会议系统,完成中央与市级相关政策宣讲会、“重庆学习论坛”、市级各系统各部门工作布置会和专题培训会等视频会议60余次的联调、联试保障和培训情况上报工作,未出现任何事故,确保了视频会议、培训的顺利进行。
该校还不断加大党校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向市委党校门户网站“探索网”和市级区级各媒体平台投稿,信息多次获得采用;利用党校微信公众号平台,积极宣传党校建设,传递正能量;《党校之窗》举办多期并报送给区四大家主要领导、相关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以及市委党校领导和相关处室,及时宣传党校培训情况,党校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创新前行擎党旗,育人铸魂培英才。璧山区委党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砥砺奋进,全力建好璧山区理论武装的“主阵地”、党性锤炼的“大熔炉”、作风建设的“净化器”、能力提升的“高平台”,持续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何军林 曾健 胡源 璧山区委党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