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千里江山图》局部。 |
目前,由凤凰卫视、故宫博物院与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正在重庆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A馆展出。
此次艺术展用数字科技激活传统文化,在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基础上,融入重庆本土文化元素与数字科技互动项目,对国宝级文物进行了创新性开发与创造性诠释,给人们带来了一次高品质的文化艺术体验之旅。
传世名画:北宋《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晚期画家王希孟18岁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纵51.5cm,横1191.5cm,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画家构图周密,用笔精细,成功地采用了散点透视法,将主题分成六段,各段均以绵延的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自然而连贯。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贯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灵活地体现了“景随步移”的艺术效果,将不同视点的印象统一起来,巧妙地组织了空间。
在构图上,取平远之势。此外,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在设色和笔法上,画家继承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设色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并作适当夸张。石青、石绿为矿物色且极具覆盖性,经层层罩染,物象凝重庄严,层次感强,与整幅画面浑然一体,艳而不俗。
《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青绿山水画是隋唐时期随着山水画日趋成熟、形成独立画科时最早完善起来的一种山水画形式。该画卷中的“青绿山水”,是用矿物质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爽朗、富丽,色泽强烈、灿烂。有时山石轮廓加泥金勾勒,增加金碧辉煌效果,被称为“金碧山水”。
国宝之美:在山城大放异彩
本次《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是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打造的“画游系列国家宝藏数字艺术IP研发计划”的重头戏,也是智博会中的重要项目。长达一年的展期,通过“展览序厅”“文化长廊”“画境万千”“盛世长卷”“丹青剧场”“绘境空间”“宋潮有礼”“艺术疗愈”等8大展区,感官体验、沉浸交互、艺术装置、空间造景等16个创意展项,1000余平方米投影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展厅空间,营造一场东方意境美学的感官盛宴。
“万象江山”,从重庆独特的城市风貌中汲取灵感,打造出高低错落、层叠而成的空间结构。千里江山与山城地貌,在高低错落的空间游戏中融为一体,一场时空错置下的山水剧场即将拉开帷幕。
“绘境空间”,沉浸式书画交互体验空间,以《千里江山图》作者少年希孟的学画经历为灵感来源,对希孟在北宋皇家美术学院“画学”中研习的绘画课程与文化课程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与元素提炼,并通过多元数字艺术交互形式进行演绎,观众可用手触摸投影墙上的汉字、泡泡等元素,与鱼群共舞,戏水大海之中,互动全场景,打造超现实版光影“宣和画院”。
当千里江山遇上赛博之城,将会是什么景象?层层叠叠的动态影壁,提取山城重庆的标志性城市元素,与青绿山水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的“雾都江山”,构建了一个时空错置般如梦似幻的城市幻境。洪崖洞、长江大桥、十八梯、穿楼的轻轨……动静交加,千里江山景观与重庆城市建筑在这里和谐交融。传统与未来,古典与现代的交织碰撞,演绎出一幅富有赛博气质的当代雾都千里江山图卷。
当青绿山水与山城渝州相融,当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在同一时空交汇,必将绽放出一朵流光溢彩的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