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良群:食用菌种植的循环利用“带头人”吴蔚兰:建筑有望从“节能”转变为“产能”
第05版:党的旗帜在科技界高高飘扬
上一版 下一版  
辛良群:食用菌种植的循环利用“带头人”
吴蔚兰:建筑有望从“节能”转变为“产能”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蔚兰:建筑有望从“节能”转变为“产能”

重庆科技报记者 沈静

    吴蔚兰(右三)团队正在研究项目图。受访者供图

  “未来的建筑”会是什么样子?在建筑能耗日益引起重视的今天,建筑物除了耗能,还能不能有额外的能量输出(即产能)呢?这是现在吴蔚兰在建筑环境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

  20世纪90年代初,重庆大学毕业的吴蔚兰来到位于九龙坡区的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原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设计研究工作,这一干就快30年。现任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副总机电工程师、建筑机电工程所所长的吴蔚兰,在建筑节能领域关键技术方面实现了多项创新与突破。

  伴随着各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大规模建设的进行,吴蔚兰发现工程建设中有大量的高能耗难题解决方法不多,给世界同类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特别是针对诸如焊接工段通风效果不良、高大空间空调能耗高、水源热泵取水能耗高等工程问题,如何从本质上分析其原因和机理,再加以收集、控制、解决等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2012—2017年间,吴蔚兰带领团队扎根机械工厂焊接工段通风设计技术的应用及研究,她意识到焊接工段通风设计是行业一项难题。在这项研究中,吴蔚兰团队从焊接技术入手,研究焊接烟尘的产生原理、成分与特点,关注到影响焊接发尘率和发尘量的关键因素,分别选取寒冷地区、过渡地区及非供暖地区的常见工业厂房作为实验对象,最终成功提交的《焊接工段通风设计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报告》为国家制定并发布行业标准《焊接作业厂房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JGJ357—2017)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是吴蔚兰工作的一贯作风。

  2016年,吴蔚兰团队在云阳市民活动中心工程设计中,遇到了行业难题,如何清洗水源热泵机组换热管内表面?在这个项目中,采用了可再生能源——江河水直进型水源热泵技术,水源热泵机组换热管内表面清洁工艺始终难有最优解。“要么使用试剂,对环境有影响;要么使用钢丝球,对设备有影响且费用比较高。这两项普遍使用在其他项目的方法不适用于云阳项目。”吴蔚兰为既绿色又节能的方案东寻西觅。

  通过查阅资料、四处走访,发现云阳本地盛产的植物——苍耳,可作为清洗材料,吴蔚兰团队联系学校、企业,共同改进了机组换热管内表面清洁工艺系统,解决了水源热泵系统水源侧水质处理耗能高的行业难题。目前,这一发现在全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获得2017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一等奖,奠定了重庆水源热泵研究应用技术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云阳县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项目从设计到最后获奖,花了6年多时间;焊接通风技术研究,耗时8年。“时间是科研最大的困难。”吴蔚兰一边做科研,一边做设计,争分夺秒。当科研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感到孤独时,凭借对事业的热爱而坚持。如今,吴蔚兰对光电建筑产生了兴趣。可再生能源中与建筑物结合最好的就是光伏,可以制造出光伏建筑构件,例如光电幕墙,除了发电功能外,它还有幕墙功能。光电建筑与节能建筑的融合,使建筑在节能的基础上实现增能,最终达到产能建筑,这是实现双碳目标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也是吴蔚兰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