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在北京密云的山林里,“蜂二代”刘金良和他的父亲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他们要把蜂箱里已经酝酿成熟的蜂蜜原封不动地取出并送到加工厂。这里的蜂群住在小复式般的新型蜂箱里,依靠新技术,一个蜂箱产出的蜂蜜几乎是传统蜂箱的两倍之多。
刘金良告诉笔者,从2018年开始他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接触,去年正式开始采用他们的新技术养蜂,今年就实现了大丰收。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彭文君说,传统养蜂方法和蜂蜜生产加工方法不能充分体现蜂产品营养价值,是时候在我国蜂产业界推广“成熟蜂蜜”的概念了。
蜂产品质量差:养蜂大国难成养蜂强国
“蜂产品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表征品。采用上下两个箱体的‘双箱体养殖’和‘转地养蜂,追花夺蜜’是目前我国养蜂行业的主要模式。”近日,在“全国成熟蜂蜜高效生产现场观摩会”和“成熟蜂蜜专项技术交流会”上,彭文君表示,我国的蜂产业亟须来一场“甜蜜蝶变”。
蜜蜂所副所长吴黎明介绍,此前,我国普遍采用“两箱体、勤取蜜、取稀蜜、后浓缩”的传统蜜蜂饲养方法及蜂蜜生产加工方法。
“整个过程,对蜂群产生严重惊扰,蜜蜂会被激怒,会抢食蜂蜜。”吴黎明说,有蜜就取,让蜂群中的蜂蜜所剩无几,一旦遇到气温低或刮风、下雨,蜜蜂采不到新蜜,就容易受饿甚至饿死,即便饿不死,蜜蜂健康及寿命都会受到影响,严重影响蜂产品产量。
静静等待蜂蜜成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农科院蜜蜂所联合相关机构,在成熟蜂蜜优质高效生产、成熟蜂蜜与浓缩蜂蜜、成熟蜂蜜营养功能评价等方面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彭文君介绍,所谓成熟蜂蜜就是天然酝酿成熟的蜂蜜,完全由蜜蜂完成全部加工过程。他说,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蜜露或甘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天然甜物质。随后,蜜蜂再将其存储在蜂巢的蜂房中,用蜂蜡将其密封,封了蜡盖的蜂蜜在蜂房内继续转化,水分达到18%以下,蔗糖含量5%以下,葡萄糖和果糖总量达到70%以上。
如何能生产出成熟蜂蜜呢?吴黎明介绍,成熟蜂蜜生产技术的核心在于,在流蜜期来临前,通过原群繁殖或合并、整合两个或多个蜂群,形成超大采蜜群势;流蜜期采用多箱体方法养蜂,及时给蜂群添加蜂箱,扩大蜂巢,蜂群中一直都有地方让蜜蜂储蜜酿蜜,不需要通过经常取蜜给蜜蜂腾出储蜜空间。
技术带来养蜂业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改变了“喂白糖换取蜂蜜”的做法。
成熟蜂蜜生产技术的一个要点就是为蜂群留下足够的优质蜂蜜作为饲料越冬。吴黎明说:“用白糖替代蜂蜜,损失的是蜜蜂的健康、寿命,蜂群的群势、采集力、蜂蜜产量和质量,增加的是养蜂人和蜜蜂的劳动量,以及对蜜蜂的伤害和干扰。看似占了白糖和蜂蜜差价的便宜,实际吃了大亏。我们必须要善待蜜蜂,让蜜蜂体质健壮,让蜜蜂健康长寿。”
新技术让“蜂二代”回归
吴黎明说,近年来中国的养蜂业面临逐步后继无人的窘境。老一辈养蜂人逐渐老去,年轻人又不来养蜂,希望技术变革能慢慢扭转这一状况。
刘金良曾在外打工、当兵,后来接过了父亲的养蜂事业。“从小就看父亲养蜂,太辛苦,太累了,以前从来没想过要养蜂,新技术让我看到养蜂业的希望。”刘金良告诉笔者,“现在一年只要两个月时间采蜜,而且不用到处搬箱,蜂蜜完全成熟了取一次蜜就可以了。”如今,他已经成为北京神农之乡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在观摩会现场,专家对刘金良的蜂场封盖成熟蜂蜜进行了取蜜称重。在密云区荆条蜜花期连续阴雨的情况下,成熟蜂蜜产量依然达到每群50公斤以上,高于同样环境条件下常规蜂群非成熟蜂蜜产量的两倍,蜂蜜品质也非常好。
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还对成熟蜂蜜与浓缩蜂蜜、掺假蜂蜜鉴别、成熟蜂蜜营养功能评价方面进行了艰苦攻关并取得了突破,切实提升蜂产品质量,推动“优质优价”市场形成,促进我国蜂业健康发展。
“科学养蜂,科学生产蜜蜂产品,成熟蜂蜜是蜂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彭文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