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金融赋能 邮储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再出实招黄瓜畸形的原因及防治铜梁区老科协:科技示范引领 助力乡村振兴
第09版:科技服务·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图片新闻
金融赋能 邮储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再出实招
黄瓜畸形的原因及防治
铜梁区老科协:科技示范引领 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赋能 邮储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再出实招

汪子旭

  近期,《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项法规对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机遇。作为拥有近4万个网点、广泛覆盖城乡、网络深度下沉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制定了一系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四个“有”+邮银协同

  对于发力乡村振兴方面邮储银行的优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邵智宝概括为有网络、有客户基础、有特色模式、有品牌形象以及邮银协同。

  其中,“有网络”体现在邮储银行拥有近4万个网点,覆盖了全国(除港澳台)所有城市及99%的县域地区,网点数量众多、地域覆盖广阔、服务深度下沉,具有网络联通城乡的资源禀赋;“有客户基础”体现在邮储银行服务个人客户超6亿户,其中4亿多户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

  “有特色模式”方面,邮储银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构建了具有邮储银行特色的“4321”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4”是四大体系,包括营销体系、产品体系、运营体系和风控体系。“3”是三大保障,即体制保障、机制保障和队伍保障。“2”是两大支撑,即文化支撑和科技支撑。通过“432”模式建立1个金融服务生态圈;另外,“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邮储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形象已经深入广大农村地区。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和优势,那就是邮银协同。”邵智宝说,邮储银行和中国邮政网络遍布城乡、覆盖全国,有着服务“三农”的基因,并在长期服务“三农”中形成了自身的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和品牌形象等优势。邮储银行和中国邮政整合彼此优势,协同推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有利于解决农村“销售难”“物流难”“融资难”问题。

  推动“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

  “线上提速,让‘三农’金融服务随手可得;线下暖心,让‘三农’金融服务走向田间地头;强化技防,让‘三农’金融服务行稳致远。”邵智宝介绍,邮储银行主动顺应农业农村数字化趋势,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动“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断向传统资源禀赋中注入科技力量,打造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邮储银行特色的、金融科技赋能服务乡村振兴之路。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在“三农”金融服务中持续强化技防。近年来,邮储银行应用人脸识别、自动定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初步形成了以移动展业设备为载体、贷中以自动审批模型为辅助、贷后以“专职贷后+智能外呼”为手段,搭载智能风控模型开展前瞻性预警,贯穿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风险防控体系,在防范操作风险和从业人员道德风险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邮储银行小额贷款资产质量稳定向好。

  重点推进“十大核心项目”

  面对乡村振兴新形势、新要求,邮储银行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12345”的工作框架和“十大核心项目”,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据介绍,“12345”中的“1”是坚持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一条主线”;“2”是发挥“线上+线下”和邮银协同两项优势;“3”是搭建农业农村大数据、银企银政对接、邮银协作三大平台;“4”是对接农户与信用村、农村资源、政府政务、集团会员四类数据;“5”是建设县域农村生产经营、日常消费、涉农产业生态、集团协同、农村政务五类场景。

  “十大核心项目”是指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县域地区移动支付场景建设、线上产品提升、“邮E链”平台、政府数据采集和对接、乡村振兴公司业务生态版图、邮银协同的惠农合作、母子协同的“三农”生态建设、“三农”金融数字化风控、“三农”金融品牌建设等十大项目。

  今后,邮储银行将立足于邮储银行自身的资源禀赋,通过科技赋能,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地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控制好风险。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