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33幅艺术品在渝展出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敦煌壁画33幅艺术品在渝展出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敦煌壁画33幅艺术品在渝展出

本报见习记者 关莹洁

    鹿王本生故事。

    莲花飞天藻井图案。

    佛龛。

    供养菩萨。(本版图片均由重庆宣传文化发展基金会提供)

  不用去敦煌,也能欣赏到莫高窟五彩斑斓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塑像。日前,“佛国圣殿·丝路与长江——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展览通过现代数字技术高保真复制,展出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敦煌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壁画精品33幅,题材内容包含著名的佛经故事、佛像、飞天、藻井等。每一幅壁画展品,其大小、色彩与原作都分毫不差,包括壁画脱落部分和残缺部分。

  该展将持续至2021年8月15日,免费对公众开放。在敦煌莫高窟靠手电筒的微光才能隐约看到的“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如今终于可以近距离无障碍地畅快欣赏。一起来看看部分精彩的展品吧。

  莲花飞天藻井图案

  原物位置:莫高窟第329窟

  年代:初唐

  古代建筑内呈穹窿状的天花板称作“藻井”。所以莲花飞天藻井图案的原物,其实是在敦煌莫高窟第329窟的窟顶位置,得仰着头才看得到。它是莫高窟现存最精美的藻井壁画之一。

  藻井井心以淡蓝色作地,象征天空,中心绘一大朵莲花。莲花由14朵卷瓣莲和14朵卷云纹相间环绕莲心而成。中间绿色的圆形内有白色的莲蓬子。在青、绿、红为地色的卷瓣莲上,白色的短弧线作波形状排列三圈相互环绕,形成旋转性的团花中心。外层的卷云纹则以最亮的白色为主色,辅以青、绿、红、黄等色,使人观之犹如莲花正在旋转的色轮上放光,色彩绚丽,灿烂夺目。

  佛教认为莲花是西方净土的象征,孕育着灵魂。佛经《华严经》说:“莲花妙宝为璎珞,处处庄严净无垢,香水澄淳具众色,宝华旋布放光明……”古代画师们就是根据经文创造了这些璀璨的莲花。围绕着莲花是四身执花飞天,在蓝天的映衬下,长巾飘举,遨游曼舞,周围浮云流动,似有风在吹拂。井心以外有卷草纹、联珠纹、垂角纹、帷幄等,颜色有淡红、深红、赭石、黄、白、绿、黑等,色彩丰富并且描绘细致。最外层是一组伎乐飞天,他们手握琵琶、箜篌、腰鼓等,淡黄的底色与内层的蓝色相呼应,气氛热烈欢快。近距离欣赏,倍觉富丽堂皇,绚丽多彩。  

  佛龛

  原物位置:莫高窟第45窟

  年代:盛唐   

  第45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段下层,这些正壁敞口佛龛内的塑像是此窟的重点,也是唐代雕塑艺术的杰作。这铺塑像原系九身,龛外两侧力士像已毁,现存七身(铺,专用词。唐代塑像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加二力士的七身一铺或九身一铺的组合)。塑像按照通常次序纵向对称地布置在深敞口佛龛内。以佛像为中心,按身份等级侍列成对。弟子、菩萨、天王,由于身份的不同,人物的表情和气质也截然有别,造成有静有动、文武并俱的活跃气氛。人物的表情变化及内心状态与整窟内容、形式,彼此呼应,相得益彰,统一在完整的主题之内,使群体雕塑既从属于建筑空间,又能独立欣赏。

  佛龛内的主尊佛像右手上举,左手抚膝,端坐说法,头顶高耸螺纹肉髻,宽和的面貌,丰满圆润,肥大的耳朵,圆弧似的双眉,长长的眼睛,似在呼吸的鼻子,饱满秀巧的嘴唇,丰腴的下颌,宽厚的胸膛,从慈眉欢韵的神情、丰厚肥硕的躯体、庄重大度的仪态上,鲜明地体现了佛陀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征。最外侧的两身天王,身躯魁伟,气势威武,头束高髻,身着铠甲,是唐代武士的典型样式。

  鹿王本生故事

  原物位置:莫高窟第257窟

  年代:北魏  

  鹿王本生故事图位于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中段,其中描绘的故事,曾被制作成动画片《九色鹿》,可谓家喻户晓(本生故事是记录佛陀还未成佛时的前生故事。这里意指鹿王就是释迦牟尼的前生)。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丽的九色鹿王在江边游戏时救起一个将要溺死的人。溺水人诅咒许诺不将九色鹿之事向外泄露,否则口吐白沫全身生疮。不久,这个国家的王后梦见九色鹿,想用美丽的鹿皮做衣裳。溺水人见利忘义出卖九色鹿,并带着国王及大队人马前去捕捉。九色鹿毫无畏惧,向国王诉说了溺水人忘恩负义的经过。国王深受感动,放了九色鹿,并下令全国保护这只美丽的九色鹿。溺水人因违背了自己的誓言,口吐白沫、全身生疮而死。

  该壁画采用横卷连环画的表现形式,按“两头开始、中间结束”的特殊顺序布局绘制。左一画中溺水人骑在鹿背上紧抱鹿颈,鹿王从水中将其驮出。左二落水人跪在九色鹿面前,向鹿王许诺保守秘密。右一国王与王后坐在宫殿之中,王后向国王撒娇要九色鹿皮做衣服。门外,溺水人正背信弃义向国王告密。右二国王和王后坐着马车,在溺水人的带领下前往围猎九色鹿。画面中部是九色鹿毫不畏惧,向国王痛诉溺水者的忘恩负义。此时,在国王及侍从身后,用手指路的溺水人则满身白点,代表违背誓言后全身生疮。

  鹿王本生图以长图分段描绘,使故事情节感人,人物造型生动,画面构图继承了汉画像石的横卷式,成为非常动人的连环画。同时,也为观者提供了古代建筑、服饰民俗等形象资料。

  供养菩萨

  原物位置:莫高窟第272窟

  年代:十六国

  莫高窟第272窟建于十六国时期,是莫高窟开凿最早的三个洞窟之一。画中是第272窟中段正壁南侧绘制的供养菩萨。供养菩萨,意思是中修行层次低于胁侍菩萨,为佛陀和弘扬佛法作供养的菩萨。

  这些供养菩萨的姿态各异,或持花,或徒手,或坐或跪于莲台之上,相同的是,他们都作舞蹈状,以表示听佛说法时产生的欢欣鼓舞的热烈场面。其特点是40个小菩萨的舞姿竟无一雷同,从而保留下来了古代的四十个舞蹈动作。由于日久年深,人物身上的晕染、线条都发生了变色反应,使其更显得粗犷豪放。这些阿娜多姿的供养菩萨引起了普遍的猜测:多数人认为他们是在表演印度的舞蹈;一些人认为他们是在练气功,被称为敦煌脐密功;还有人认为他们的招式更像武术,所描绘的是一本印度武功秘笈,众说纷纭。他们到底代表什么,仍是一个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