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发明创造不是为了标新立异重庆要继续加大力度聚集更多科技人才重庆发展传统中医药将大有可为
第03版:党的旗帜在科技界高高飘扬
上一版 下一版  
技术的发明创造不是为了标新立异
重庆要继续加大力度聚集更多科技人才
重庆发展传统中医药将大有可为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福生:
重庆要继续加大力度聚集更多科技人才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见习记者 张凌漪

    人物名片

    王福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专家、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一直带领团队冲锋在首都战“疫”最前沿。7月24日,他在2021年“科创中国”院士专家重庆行活动中接受记者专访表示,希望能为重庆公共卫生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王福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四早”很重要,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是主要的防控原则。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接种预防性的疫苗非常重要。打了疫苗之后可以使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即使被感染,一般情况下症状会比较轻微,转为重症的可能性也很小。

  疫情发生后,王福生带领的团队主要做了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临床救治患者,除了坚守北京、支援武汉之外,还派出专家赴多个国家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公开发布了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病理发现;三是通过系统的临床研究,揭示了免疫学发病机制;四是牵头主持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等临床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完善了临床诊疗方案,对后期减少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福生表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案是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病特点提出的。经过一年的治疗,治疗组肺部留下的病变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由此证明干细胞治疗方案在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福生说,一年半以前,他开始与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展开合作,希望能为重庆公共卫生事业尤其是重大传染病防治贡献一份力量。近年来,重庆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很好,希望未来重庆继续加大力度聚集更多科技人才。在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方面,重庆可以和其他地区加强合作,通过引进或者半引进的方式,培养学科带头人,助力重庆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