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校外培训谨防这些“坑”将恽代英的精神融入师生血脉《中国道路与中国道理》
第11版:科技服务·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暑期校外培训谨防这些“坑”
将恽代英的精神融入师生血脉
《中国道路与中国道理》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记忆 党史中的校史
华中师范大学追随革命先烈和党的脚步
将恽代英的精神融入师生血脉

程墨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桂子山麓,细雨绵绵,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师生集聚恽代英广场齐声诵读《狱中诗》,以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壮烈牺牲90周年。

  首义之都,江城武汉,跌宕起伏的家国命运、晦暗混乱的社会生活,引发了青年恽代英深深思考。进入中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后,恽代英接连发表《义务论》《新无神论》《社会性之修养》等多篇论文。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扛起民主与科学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恽代英在中华大学热烈响应:中华大学《光华学报》成了武汉地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中华大学校运动会成了武汉学生爱国运动的起点……

  1921年,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创办了《中国青年》。

  “许多人都相信中国的唯一希望,便要靠这些还勃勃有生气的青年……”上达家国命运、世界形势,下至青年理想、人生选择,恽代英以笔为枪、以文为拳,心系青年所想,指引青年所向,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在硝烟弥漫、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华中师范大学师生追随革命先烈恽代英及中国共产党的脚步,走上了教育报国的战场,顽强生存、抗争、发展,保存了民族教育的火种,赓续了学术文化的根脉。

  如今,学习恽代英的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已经融入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建造“青年恽代英雕像”,设立“恽代英班”,开办“恽代英党校培训班”,成立“恽代英新闻采访团”……在华中师范大学官网上,“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以恽代英的汉白玉雕像图为底,“重要论述”“学习资料”“党员故事”等板块诉说着华中师范大学追随中国共产党的脚步。

  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华中师范大学努力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已培养出包括“大别山师魂”汪金权、“云岭楷模”梁达松、“轮椅教授”刘盛佳在内的30余万名大中小学教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