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口腔健康,你第一反应会想到什么?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的词可能是“牙齿”。其实一口洁白亮眼的牙齿,更离不开滋养它的“土壤”——牙龈。刷牙刷着刷着牙龈就出血了,很多人习以为常,也就忽视了它的严重性,那么牙龈出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危害呢?
牙龈出血跟哪些因素有关
牙龈出血是口腔科常见症状之一,是指牙龈自发性的或由于轻微刺激引起的少量流血。牙龈出血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被动性出血与主动性出血。
牙龈被动性出血主要是由于外界的碰撞导致的,比如在刷牙用力过度时以及咀嚼硬物时出现的出血情况,这是因为牙龈的毛细血管承受压力破裂而出现的渗血现象,这种情况下冷水漱口后出血可自行停止。
牙龈主动性出血即牙龈在受到轻微刺激或无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出血现象,轻者会在吮吸、刷牙、咀嚼时唾液中带有血丝,重者在牙龈受到轻微刺激时就会出血甚至是自发性出血。 那么,为什么牙龈会出现主动性出血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口腔疾病导致
生活中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就容易患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
口腔是一个充满各种细菌的环境,众多细菌聚集在一起形成牙斑菌,如果口腔清洁不佳,大量的牙菌斑在长时间堆积后会形成刺激牙龈的牙结石,牙结石表面粗糙又可以吸附更多的细菌,而且很难用牙刷刷掉,牙结石会不断刺激牙周组织,造成牙龈发炎,毛细血管会扩张充血。 所以,这种情况下,牙龈一旦受到刺激(如刷牙、进食等),就会出血或主动性出血。
全身性疾病导致
有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牙龈主动性出血,这可能与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肿瘤等疾病有关,致病方式通常是全身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对于局部刺激的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牙龈炎症。
有一些隐匿的全身性疾病首先是在牙龈上面来表现,比如说白血病、艾滋病。它和局部原因造成的牙龈出血表现还是不一样的,概率也不大。所以有牙龈出血之后不能太害怕,但是也千万不能轻视。
预防牙龈出血注意以下三点
如何正确预防及解决牙龈出血的问题?如果是口腔问题导致的牙龈出血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正确刷牙
建议每日早晚刷牙两次,饭后要漱口,刷牙若有出血现象,可在温开水中加入盐来漱口,以起到一定的消炎作用,切忌避开出血位置不刷,这样只会让该位置菌斑沉积越来越多,炎症越来越重。使用巴氏刷牙法能最有效地清洁牙齿、牙周。
使用牙线
美国牙医学会建议,几乎所有人都应该每天用一次牙线,帮助清洁牙刷刷不到的牙缝,保护牙龈。
定期洗牙
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建议每人每半年至一年洗一次牙,以清除口腔菌斑和牙垢。洗牙是利用超声波振荡原理,去除大部分附着于牙龈和牙齿上的牙结石。
需要注意的是,牙龈炎、牙周炎不仅会出现牙龈出血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还会导致口臭、牙龈萎缩、牙龈溢脓,牙根暴露、咬合无力、牙齿松动、牙齿脱落等一系列口腔问题的出现,使牙齿快速进入“衰老”状态,严重的牙周炎患者需要去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如果牙龈经常出血,皮肤时常出现一些青紫色的斑点,并且出现脸色发黄、全身乏力等症状,可能是全身疾病所致,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