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营员们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争先体验印刷报纸。 |
 |
营员们种下“友谊之树”。 |
 |
营员用太阳帽装梨参加摘梨比赛。 |
 |
营员们聚精会神聆听专家分享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发展情况。
(本版图片由成渝科协提供) |
本报讯 (记者 张涵韵)7月10日下午,以“童心向党 科技逐梦”为主题的成渝双城青少年科技雏鹰夏令营宣布正式开营,百名优秀科技特长生代表在成渝两地,围绕“红、蓝、绿”三种颜色,以“思政课、科技课、乡村振兴课”三类特色课程的形式开展为期7天的学习交流。
行程至今,同学们已经在成都市十二桥烈士墓、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市哈工大机器人科技产业园、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培训中心完成了学习,目前已开始重庆之旅,7月13日在重庆白公馆、重庆烈士墓、重庆市红岩魂陈列馆和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顺利完成了红色课程学习。
7月14日,科技雏鹰们首先来到了三峰环境重庆丰盛环保教育基地,在这里,他们明白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并且通过讲解员的耐心解说和一系列科普小游戏,知道了只要处理得当,垃圾也能变废为宝。
随即,他们又来到重庆天坪山云林天乡,在这里,他们感受自然,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改变,还参加了摘梨比赛,并种下了成渝两地之间、营员之间的友谊之树。
当同学们提出“科技与乡村振兴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时,巴南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林杰回答道:“科技是乡村振兴的支撑,是现代农业的引领。有了科技的引领,才让我们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对农业生产,有了技术性的提升。”
“我希望孩子们从城里来到乡村,所学所获都是一个‘美’字。”林杰进一步解释,所谓“美”,就是要感知美,“通过感知自然之美,孩子们能学会尊重自然、维护自然;通过感知劳动之美,孩子们能感受到劳动的幸福;通过创造之美,孩子们能懂得幸福生活是靠奋斗而来的。”
当被记者问到对孩子们有什么期待时,他诚挚地说:“我希望孩子们在感受到农村的美后,能够产生爱。通过对农村的爱,对农村产业的爱,对农村未来的爱,培养出未来的农业科学家,这就是我们邀请孩子们来到巴南区美丽乡村的初衷,也是我的期待。”
云林天乡的总负责人梁荣已经扎根乡村振兴工作22年了,他感叹道:“这次夏令营将成渝两地的孩子们组织在一起,走过科技园、工业园,现在又走到大山村,我希望这里能让他们感受到传统与现代农业交织的体验。”
在短短几天的学习中,同学们从沉默中了解了曾经血与火的历史,从惊叹中感受了科技的迅猛发展,从快乐中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感受到了老一辈为革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在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来自成都市郫都区西川汇锦都的王彤好告诉记者,从刚才讲解员讲述的动人故事中,她了解到众多革命先烈为如今的幸福生活投入了大量心血,今后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这些厉害的智能机器人一定凝聚了很多科学家前辈的心血,这种科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成都市哈工大机器人科技产业园,来自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的熊思涵说道:“我以后会在课堂上好好听课,争取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很多动物都濒临灭绝了。”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来自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的邓雅月说:“像节约用水、不乱丢垃圾这些小行为就能为环境带来大改变,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护动物,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聂荣臻元帅曾说:“热爱科学技术,希望以此来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面貌,是我青年时期的夙愿。”这正如此次夏令营的宗旨,科普教育就是为了继承前人的期望,鼓励孩子们心怀梦想,树立远大的志向,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情。
“童心向党,科技逐梦”成渝双城青少年科技雏鹰夏令营不仅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的号召,也旨在让成渝两地充分发挥双城科教资源的重要作用,让两地学生深度互动,共同成长为未来科技创新的优秀领军人才。
目前,科技雏鹰们重庆之行仍在继续,接下来,他们将前往重庆市半导体科技馆、浪潮(重庆)云计算中心和重庆科技馆去感受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