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型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第09版:科技服务·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科技创新型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铜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科技创新型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核心提示

  夏季,万物葱茏,丰收在望。走在铜梁区的乡间田野,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龙韵果乡试验示范基地”到“黄桷门生态农业互联网小镇”,再到“西郊绿道乡村振兴示范区”……处处生机蓬勃,规模成片的科技创新型产业在园区集聚,成了铜梁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近年来,铜梁区全面落实中央、市委部署,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改革强农、科技兴农,以全力推进铜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建工作,用科技创新谱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篇章。

  铜梁区先后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全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凸显。

  A 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带动村民创业就业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铜梁区聚焦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以园区引领现代农业科技资源、龙头产业集聚,精准发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

  铜梁区成立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农业、财政、科技等区领导任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区科学技术局、区农业农村委、镇街等部门为成员,并通过成立重庆铜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履行农业园区建设管理职能职责,通过重庆龙裕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园区投资公司,落实园区创建的各种经费,形成政府支持、市场引导、企业运作、项目带动、技术支撑的运行新模式,夯实园区创建组织支撑。

  同时,出台《铜梁区支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10条措施》《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等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专项政策文件,覆盖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新型经营主体、人才引进、投融资、食品安全、品牌培育等各个领域,切实让园区创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铜梁区坚持从基层党组织抓起,突出组织引领,走好群众路线,切实抓好“带头人”和“年轻人”两支队伍建设,把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选到书记岗位上,现在,每一个村都有2~3名毕业大学生回到村里任职创业,成为群众创业致富的领头羊。目前,铜梁区是中组部基层党建直接联系点,也是全市唯一乡村组织振兴试验示范区。

  铜梁区还按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等,高起点编制园区规划,并以产业为基础,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富民增收为目标,把规划先行作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铁律”,实现全区规划“一体化”、文化旅游规划“一张图”,挂图作战,打表推进。规划的核心区和示范区建设,涉及铜梁区巴川街道、东城街道、太平镇、侣俸镇等8个镇(街)幅员面积4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能全辐射周边各镇(街)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B 科技兴园

  实现特色农业产值90亿元

  科技兴农,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互联网+”出村进城工程首批试点,是铜梁区快速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亮点。

  在铜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后聚集了龙韵果乡国家级星创天地、重庆市莲藕科技专家大院、铜梁区蔬菜科技专家大院等23个创新研发平台;以及西南大学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基地、西南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农业科技创新气息浓郁,各类科技创新项目蓬勃发展。

  铜梁区在完善园区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所的招引及政策扶持的同时,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铜梁区联合市农业农村委、京东集团,建立了全市第一个服务农业全产业链的“神农大脑”综合平台;联合航天云网,建起了重庆市第一个农业大数据中心,集成农业大数据对市场进行精准识别和精准营销,全方位、全过程指导农业生产,切实解决“为谁种、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

  在西郊最大的综合性果苗基地,我们看到智慧水利灌溉系统、物联网大棚、人造土壤、容器育苗等先进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各种农业新科技新成果得到广泛推广;用先进栽培技术培育出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向了广阔的市场。

  依托科技创新,全区的智慧大棚、智慧蔬菜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兴未艾;阿里巴巴、腾讯以及亚洲最大糖业洋浦南华旗下重庆南汀河电商等一批知名电商集聚,农村电商交易额达5亿多元,明年将突破10亿元,累计农产品上线销售企业500多家。区委书记、区长直播带货,上线销售品牌达400多个,年上线单品7000多个。铜梁也成功入选全国“互联网+”出村进城工程首批试点区县。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最强支撑,铜梁区通过市农科院、中药研究院、西南大学等市级科技特派员53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区级特派员28名,建起了从院士到土专家的乡村振兴智库,成为铜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驱动的原动力。铜梁区还强化科技人才培育,通过市级科技特派员入驻创业创新团队,常态化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累计培训农民近7000人。

  目前,全区培育了50万亩优质粮食、20万亩精品果蔬、10万亩精品花木、10万亩精品养殖,农业产值近90亿元。今年,创建的重庆名牌农产品近20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总数近20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10个。

  C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收入突破45亿元

  近年来,铜梁区坚持探索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围绕“原乡风情·大美铜梁”目标定位,守住发展和生态底线,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商业、体育、康养齐头并进,探索出优势互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融合发展新路子,助推全区乡村振兴。

  让城里有乡村的景观,让乡村过上城里的生活,这是铜梁人努力的目标。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产城景”一体化生态原乡、田园都市,成为铜梁的生态之城、未来之城;在园区里的见水公园,不但完整地保留了乡村的梯田美景,而且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境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初步形成了绿道经济圈和果香农家、花漫田园、荷和原乡、鱼戏禾田、龙舞玄天五个片区的“一圈五环”空间布局,呈现“绿链串珠、衔山萦湖、枝脉渗透、绿意绕城”的山水田园景观。

  让贫瘠的乡村丰盈起来。铜梁区整合资源,组建5亿元城乡融合发展基金,引导人、地、钱、科技等要素流向农村,并注重产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深化“三变”改革、“三社”融合、“三权”融资,探索“六要”路径等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片扩面打造400平方公里西郊、安居、淮远3个示范片,把5个市级脱贫村和少云村、三品村打造成为示范村,形成了“村村有集体经济、镇镇有振兴车间”的良好格局。集体经济入股农民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有力推动了农村高质量发展。

  为了打造畅通、和谐乡村,让寂静的乡村生动起来,铜梁区从最薄弱环节、最突出问题入手,打捆使用涉农资金12亿元,用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该区全面深化全市乡村组织振兴试验示范区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全员培训、精准考核,回引大学毕业生、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等本土人才近700名,成为“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并深化“党建扎桩、治理结网”,从乡贤能人中推选成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完善议事协商制度,常态化评选“新乡贤·好乡亲”“最美家庭”“最美院落”等,促进社会共治共享。弘扬邱少云精神,13万名“少云志愿者”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龙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铜梁区获评全国文明城区提名。

  今天的铜梁,乘着乡村振兴浩荡东风,搅活了一池春水。“大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蔬菜、金果、水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飞速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127亿元以上;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38万人次,总收入达45亿多元;全面消除198个“空壳村”,3.3万名农民成为股东。铜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成为推进全区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文/谢光伟 胡进云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