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铁证!在马家窑推开5000多年前多彩世界的大门2020丝路文化遗产年报发布多项丝路考古成果济南出土山东最大规模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再添铁证!
在马家窑推开5000多年前多彩世界的大门
2020丝路文化遗产年报发布多项丝路考古成果
济南出土山东最大规模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马家窑推开5000多年前多彩世界的大门

  新华社兰州电 (记者 张玉洁 马莎)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距今5000多年的马家窑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文化高地之一。近日,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暨彩陶珍品展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举办。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介绍,马家窑文化主要分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早期由河湟流域中心区向西、向南发展,曾南传至四川北部,对后来的三星堆和金沙文化产生影响。中晚期则往北、向西传播,曾发展至新疆东部。

  了解了马家窑文化,便能推开一扇通往5000多年前多彩世界的大门。

  彩陶,是马家窑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浓亮如漆的黑彩、红彩、白彩,绘制在橙黄色的陶底上,形成灵动的水波纹、漩涡纹、网格纹。罐、壶、盆等丰富的器形和光滑细腻的外表,让马家窑彩陶更多了几分优雅之感。

  “马家窑彩陶是远古时期的彩陶旗帜,也是图画的‘史记’。”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志安说。

  近年来,随着科技、环境、材料等多学科介入考古领域,学者从马家窑文化中解读出的信息也愈发多彩。

  “马家窑文化在早期中国的对外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建业说,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5000年不中断,除了自身有强大传统外,还在于不断与周边地区进行交往融合。马家窑文化经新疆传至中亚,源自中国的粟黍也随之向西传播。中亚的锯齿纹等纹饰出现在马家窑彩陶上,来自西方的绵羊、黄牛最早也是在马家窑文化的区域中发现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认为,目前,彩陶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开掘。“玉器和青铜器的种类、形制相对较少,且古代贵族才可享有。但彩陶数量很大、纹饰繁杂、形制丰富,是史前的大众艺术。同时,彩陶还实现了远距离传播。”

  受访专家学者表示,必须加大对马家窑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做好重点遗址的发掘与保护规划。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