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铜梁,龙舞闻名海内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乡,也是抗美援朝特等功臣、一级英雄邱少云的故乡,素有军爱民、民拥军的传统,军民鱼水情深。巍巍巴岳山、幽幽玄天湖与原乡小村落、安居古镇,形成了一幅天然的大自然美景;这里民风淳朴、物产丰饶、文化底蕴厚重,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
近年来,铜梁区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政治任务,将其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始终聚焦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新任务、新特点,积极探索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智力拥军等新方法、新路子,在组织领导、安置就业、拥军优属、权益维护等方面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双拥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20年先后荣获“重庆市第七届双拥模范城”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成为铜梁区展现良好人文风貌的一张亮丽城市名片。
A 加强组织领导 让双拥工作有保障
双拥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铜梁区把学习党史同解决退役军人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深入探索研究各项政策举措,确保双拥工作取得实效。
铜梁区及时调整双拥工作领导和工作机构,实行军地合署办公以及优化成员单位组成等筑牢双拥工作基础,并在专门编制、专职人员、专项经费等方面加以保障,确保双拥工作可持续创新发展。注重加强双拥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等方式,全力提高双拥工作队伍的能力素质。
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认真修订《铜梁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规则》《铜梁区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和职责制度》及《铜梁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建立健全党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双拥领导小组会议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工作运行长效机制,促进双拥工作规范、顺畅、高效运行。
如今,铜梁区的双拥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党委议军有位置、工作任务有高度、各级组织有人抓。形成了“军地互动、上下联动、整体推动”良好格局,走上了务实高效发展的快车道。
B 深化双拥宣传 培训教育学生10万余人次
铜梁区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双拥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
积极组织开展双拥、国防、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活动,并将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作为全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军事训练、邀请部队官兵进行国防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讲座等方式,从小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拥军意识。2020年,累计培训教育学生10万余人次。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广泛宣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典型事迹以及《国防法》《兵役法》《退役军人保障法》《优抚安置政策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作双拥工作宣传短视频,在广场、公园和城区主干道LED屏幕上播放,着力营造浓厚双拥氛围。
冠英雄之名,铸英雄之魂,塑英雄之形。充分发挥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宣传邱少云烈士先进事迹,让英雄活在当下。拨付专款对烈士设施、纪念场馆、故居等进行修缮,积极筹建国防教育公园、双拥主题公园和双拥大道等,用可知可感的方式擦亮英雄的记忆,宣传双拥文化,切实让军民感受到双拥工作就在身边。
C 严格落实政策 退役军人安置率达到100%
拥军优属,细节见成效。铜梁区坚持以人为本,把落细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作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切实解决好军人军属的后顾之忧,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地落实。
认真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创业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安置工作方式方法,以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为着力点,探索建立多元化服务保障体系,助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通过举办区域协作退役军人军属专场招聘会,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拓展就业渠道。落实退役军人创业担保贷款、专属税收优惠、发放学历教育补助等政策;全面实行“阳光安置”,采取“自愿自主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圆满完成2020年转业干部、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安置率达到100%。
全面落实抚恤优待政策,建立优抚补助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临时补助标准,及时足额发放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积极探索建立优抚基金,通过社会合力,共同解决优抚对象困难。2020年,共计发放6604名优抚对象各类抚恤补助金8000余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和立功受奖人员奖励金近650万元,解决1400名优抚对象医疗、住房、生活困难专项资金210余万元。
大力推进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全面落实“五有”要求,其中342名退役军人在村支两委中任职,打通服务保障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退役军人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推动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提质增效。
制作了3万余个大礼包,内含精美不锈钢保温杯、《退役军人保障法》口袋书、年画等,“全员”走访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家庭。在车站、医院、银行等公共场所,设置军人优先标志、专用窗口或专用通道,让细节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无处不在。
D 让烈士不再孤单 让亲人不再牵挂
又是一年清明时,缅怀英烈寄哀思。对多年没有找到烈士安葬地的亲属来说,他们心里有说不出的伤痛和遗憾。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对烈士的思念也会越来越浓。
铜梁区想烈士亲属所想,急烈士亲人所急,积极开展了“为烈士找亲人,为亲人找烈士”烈士寻亲活动,以满足烈士亲人到墓前再看一眼长眠烈士和每年祭日能为烈士墓添一抔新土的迫切愿望,努力实现“让烈士不再孤单,让亲人不再牵挂”。
由于时间久远和历史原因信息不够完整、准确,不了解部分烈士牺牲的详细信息和安葬地址,寻找烈士墓地是一项细致、复杂、艰辛的工作。铜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积极履行职责,认真做好烈士亲属关爱抚慰的同时,积极开展烈士寻亲工作,根据烈士亲属提供的有限材料,通过网络、大数据、翻阅史料、与烈士牺牲地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等方式,认真查找比对烈士信息。目前,已为宋文成、叶兆海、刘文明、苟长海、卓利彬、张明生6名烈士亲属找到烈士安葬地。
青山埋忠骨,史册著英名。为方便烈士亲属祭奠,铜梁区委、区政府将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自卫反击战、中越自卫反击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412名铜梁籍烈士修建烈士英名墙,镌刻烈士名录,铭记烈士事迹,永远纪念缅怀。
E 积极搭建平台 巩固军民融合发展
4月1日,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区级各部门和单位及军烈属代表、学生代表共计470余人到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守护·2021清明祭英烈”活动,把双拥活动的开展推向了高潮。
近年来,铜梁区积极搭建平台,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深化和丰富双拥工作内涵,谱写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民鱼水情,有效促进了国防、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融合发展。
铜梁区以军民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先后开展了庆“八一”送文化进军营、走进部队举办“救护员”培训班、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培训班及“五进军营”等系列双拥活动,每逢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对驻铜部队进行走访慰问,组织军民参观纪念场馆、主题展览、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加强军民互动交流学习,不断融洽军民感情。
精心开展优抚褒扬纪念活动,按《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工作办法〉的通知》规定,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慰问金,为新兵家庭悬挂光荣牌,切实增强军人的荣誉感和市民的认同感。通过开展讴歌新时代军人军属、退役军人良好风采和模范双拥人物、双拥先进单位等文艺活动,引导人们树立尊崇军人的良好风尚。全区先后涌现出“重庆市模范退役军人”王成龙、施志荣,“重庆市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王廷生,“重庆市双拥模范个人”姜艳、王丽、安远清等模范个人先进代表。
从慰问驻地解放军,到抢险救灾官兵逆行的背影,再到旧县街道长河村村民对帮扶军人的感谢……谱写了新时代军民同心的动人华章。
今年,铜梁区将全面落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要求不断创新举措开创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通讯员 石天红 记者 胡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