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来到市级贫困村——树荫村任驻村工作队员,成为贫困户张太平的帮扶干部。那时,我什么都不懂,在镇党委的关怀和帮助下,才渐渐找到了扶贫工作的方向。
情况摸透了,才能对症下药。张太平老人72岁,且体弱多病。2016年初,由于他的老伴重病住院,不但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债务。他们唯一的儿子虽作为家中主要劳动力,但一直不安心打工,儿媳带着一双幼小的女儿,无法外出务工。眼看两个孙女快到入学年龄,却连他们的学费都没有着落。
我立即为其量身定制了符合实情的帮扶方案。在协助张太平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帮助他申请到了村里公益岗位护林员工作,每月增加了500元收入,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为解决张贵川不安心务工的问题,我多次上门动员他参加镇里组织的免费厨师技能培训,并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使他成为了这个家庭真正的顶梁柱,也让全家看到了美好生活的曙光。
我协调资金为张太平新建了厨房,改造了厕所,接通了铜梁城区自来水。“没想到,我们这么偏远的农村,也能喝到城区自来水。自来水开关一拧,水就来,真方便,再也不用爬坡上坎地担水了。”张太平感激地说。
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提升了这个家庭脱贫致富的信心,张太平成为老年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在全镇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光荣地戴上了大红花。
为实现整村脱贫,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关键。2015年,树荫村只有栽种不久的264亩血橙,脱贫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和助力脱贫攻坚效果很不明显。
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展经果产业中。为进一步扩大规模,我和村党支部同志一起,动员12社30户农民拿出107亩土地入股,新发展红脆丰桃、中桃六号和长叶香橙230亩,终于打造成较大规模的600亩“花语果乡”四季经果基地。
我积极协调相关企业,争取捐助资金30余万元,帮扶树荫村完善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田间水泥生产便道和管理房。同时,协助村党支部,用好区财政资金400余万元,建成环绕基地的水泥路、采摘登山步道和田间生产便道,配套建设包括自动滴灌系统、温控设备和水肥监测系统在内的智能控制系统,逐步在基地形成一套集经果管理和储藏的科学管理体系。
今年,血橙和香桃进入盛产期。我积极组织果子销售,以实现产业收益最大化,陆续创新推出“公司签约+专车配送”“订单认购+挂牌采摘”“电商销售+物流配送”等多种方式,降低销售成本,全面拓宽经果的销售渠道。如今,该基地已实现销售收入70多万元。
如今,树荫村道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全面完善。蓬勃的发展势头,为该村引来了“金凤凰”,年产值4000余万元的小榨油项目即将签约,联动油菜花和桃花观光等项目即将落户,已初步形成全村小农户大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为推进树荫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大年初一,张太平和村里好几位七旬老人给我打电话,向我拜年送祝福,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贫困群众的信任和关心,才是我这名普通共产党员此生获得的最高荣誉……
(作者单位:重庆市铜梁区水口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