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消化系统肿瘤精准治疗提供理论新依据研制重金属测定仪 为餐桌安全保驾护航
第05版:党的旗帜在科技界高高飘扬
上一版 下一版  
为消化系统肿瘤精准治疗提供理论新依据
研制重金属测定仪 为餐桌安全保驾护航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斌:
为消化系统肿瘤精准治疗提供理论新依据

重庆科技报记者 李彦霏

    王斌(中)和同事正在观察实验标本。重庆科技报记者 李彦霏 摄

  消化系统肿瘤作为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一旦患病,临床疗效极差、总体预后不佳。

  日前,记者来到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采访了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王斌,了解他和团队奋战在消化系统肿瘤早筛和治疗一线的故事。

  2006年,王斌获得推荐免试、硕博连读的名额,师从我国著名病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由于课题和科研成果突出,2014年,王斌入选陆军军医大学优秀人才库,赴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当时,身在美国的王斌发现,世界顶尖的医学科研团队很少关注胃癌领域,而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且我国每年胃癌发病人数接近全球的50%。王斌心想,这是关乎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课题,不论别的团队做不做研究,但他一定要做。

  攻读博士后的这段经历,让王斌更加明确了眼前的道路。他投身临床工作岗位,奔忙在治疗一线。“当医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压力。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指引了科研的方向,也是我们做科研的动力。”王斌说。

  一边忙碌治疗一线,一边也要专心做研究。经过7年的深入研究,王斌找到了关于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执行功能的一个普适性规律。而后,他通过检测模型和标本,并使用大量人类癌症测序数据不断验证,提出了靶向动态泛素化的抗癌药物研发新方向。

  不仅如此,王斌还长期专注研究恶性肿瘤“种子”细胞(即肿瘤干细胞),探讨“种子”与“土壤(肿瘤微环境)”相互对话的调控机理,提出了肿瘤干细胞促进肿瘤发生、转移和耐药的学术新观点,发现了多种调控新机制,鉴定出一系列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新靶点。

  经过协同攻关,王斌带领团队在《Nature》、《Cancer Research》、《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为我国消化系统肿瘤的科学防控与精准诊治提供了干预新靶点和理论新依据。

  眼下,王斌准备开发新的分子靶向药。他和团队希望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与蛋白质互补性更强的化合物,从而研发出疗效好、活性高、副作用小的抗癌药物。

  “开发抗癌新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王斌对此仍充满希望,他说,做科研工作要敢于创新,只要有一种可能性,他都愿意去尝试、去拓展。近日,大坪医院消化内科获批成立消化系统肿瘤精准防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依托重庆市政府和陆军军医大学的支持,他将继续带领团队,潜心做好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科研工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