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巴南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第07版:深化地方科协改革在路上·巴南篇
上一版 下一版  
推进巴南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更高的站位 更大的力度 更好的政策 更实的举措
推进巴南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刘代荣 樊洁

    十佳科创团队上台领奖。

    巴南经济园区。  本版图片均由巴南区科协提供

  核心提示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祝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和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重庆市巴南区先后召开了“部分在渝高校研究院与园区合作交流座谈会”“巴南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举行第二届巴南区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大赛等系列重要会议和活动,褒奖科技工作者,共谋巴南创新发展。

  ●巴南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好的政策、更实的举措,举全区之力推进科技创新。

  ●全社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87.1亿元,年均增长8.7%。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81.2%、79.1%。培育科技型企业2707家,创建市级科普基地8个,农业专家大院3个,星创天地1个。

  英才汇聚助推巴南创新

  这是一个呼唤人才和人才辈出的时代。巴南,因人而兴,因业而盛,因变而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近年来,巴南区坚持走促进人才、学科、科研、产业四位一体的融合之路,形成了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一体化科技创新产业链。”巴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杨松说。先后成功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37名,新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1名,“重庆英才计划”人才10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2个,“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名,新增人才工作服务站4个。

  巴南区着眼于健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政策体系,积极对接落实国家、市级重大人才项目,组织高端人才和团队申报“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重庆市杰出英才奖”“重庆英才计划”等人才项目,培育了“重庆英才”计划科技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3个,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达150人。同时,探索建立了“区科创委+高校、科研机构、部门(园区)、镇街、产业(企业)”的“1+5”科技创新组织领导体系工作。

  巴南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林杰告诉记者,近年来,巴南区科协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协工作提出的“四服务”的职责定位,不断增强组织力、提升引领力、扩大影响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巴南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体现了科协担当。

  据了解,近年来,巴南区科协主动作为,以开展“科创中国”市级试点为契机,以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为目标,积极融入“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工作,在开展科学普及、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下乡”等品牌科普活动,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深厚社会氛围。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巴南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南部,东与涪陵、南川接壤,南与綦江相连,西与江津、九龙坡、大渡口毗邻,北与南岸、江北、渝北、长寿交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便利,为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巴南区委、区政府主动与中央决策对标,按照重庆市委的部署,以建成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示范为统领,建设‘一区五城’,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巴南区委书记辛国荣说。区委、区政府明确了科技创新主攻领域,创造了更多适合巴南区发展的科技供给基础,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条件,从而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十三五”以来,巴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聚资源、壮主体、育人才、优环境”上下功夫,“十三五”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全社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87.1亿元,年均增长8.7%。培育科技型企业2707家,增量居全市第一位、总量居全市第二位。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7个。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8家,其中国家级2家,占全市三分之一。”巴南区人民政府区长何友生说。据介绍,巴南区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81.2%、79.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近年来,巴南区突出“科创+产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联动企业主管部门、园区公司和属地镇街,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推动科技型企业“上云”,构建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培育和壮大了宗申、惠科、腾龙、大江美利信、智睿生物等大批创新企业。

  同时,巴南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发展契机,共同推进了巴南和温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搭建成渝两地高校合作交流平台,为两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推动优质生物医药企业、重庆理工大学药学院加入成都医学城生物医药联盟、成都医学城医疗器械发展联盟,着力打造重庆国际生物城开展川渝药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5月25日,巴南区召开部分在渝高校研究院与园区合作交流座谈会。5月28日,巴南区举行高校与园区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协议仪式。这些务实举措,是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与高校研究院所的合作,就是借脑借智借力,将更多的前沿科技导入园区企业,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到园区企业,实现创新链对产业链的带动,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互动,从而嫁接科研院所与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共赢发展。”巴南区委副书记何永革表示。

  营造科技强区深厚氛围

  众心向党智汇巴南,科创自强勇立前沿。

  5月28日,第二届巴南区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大赛颁奖典礼在巴南区行政中心大礼堂举行。会上,为评选出的“十佳科技工作者”“十佳科创团队”颁奖,同时给12名从事科技工作50年以上的老科技工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在欢快热烈的《万宝路进行曲》伴奏下,巴南区中医院主任医师温木生、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彭东林、巴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医师李坤吉等12名老科技工作者代表依次走上主席台接受荣誉证书,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对老科技工作者的关心,体现了巴南区委、区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

  通过专家评选的“十佳科技工作者”戴亦军、张千、王宪升等,“十佳科创团队”重庆博唯佰泰生物制药重组肠道病毒71型疫苗非临床研究团队、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HKC Fission Cell技术研发项目团队、宗申动力信息管理部/智能制造部等,他们是目前活跃在巴南区科技创新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代表,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众心向党、自立自强”的时代篇章。

  5月28日,巴南区以“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为主题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召开。与会人员畅所欲言,表达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的感激之情。同时,区委、区政府也借此机会了解科技工作者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倾听科技专家人才代表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意见。会议的召开,增进了区委、区政府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和力、凝聚力,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近悦远来”良好氛围。

  这是科技创新智慧的碰撞,这是科技人才聚集的盛会,这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现,这是巴南区科技工作者风采的集中展示。几个与科技有关的会议相继召开,彰显了巴南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坚定信心、坚强决心。

  乘着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东风,巴南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推动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的落实,全力打造重庆有影响力的南部科技创新高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