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15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紧缺人才招聘会吸引大量求职人员入场咨询。重庆日报记者 张锦辉 摄 |
 |
重庆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人才公寓为园区人才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重庆日报记者 魏中元 摄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涌入重庆这片热土——
今年1月至4月,重庆新招收博士后人员238人。他们当中,超过八成是在国(境)外、市外取得博士学位的博士后;博士后出站78人,出站留渝比例超过八成。
2020年,重庆实现博士后招收人数、设站数量、国家重点资助项目三个“倍增”。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在聚集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上下更大功夫,持续优化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让重庆成为各类人才向往之地。
创新人才为何选择重庆、愿意扎根重庆?重庆有哪些培育创新人才的政策和举措?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政策支持
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5月24日早上7点半,北碚区蔡家组团。国机集团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金属部部长吴保安将妻子和女儿送出家门,自己步行约15分钟后抵达公司,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
2010年,吴保安从外地来到重庆发展,他在北碚上班,妻子在丰都教书,夫妇俩将家安在丰都县城,女儿留在县城读书。
2019年,吴保安入选首批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在市委组织部的统筹协调下,北碚、丰都两地的组织部、教委多次协调,将他的妻子调到北碚朝阳小学任教,将其大女儿转到朝阳小学读书。“现在,下班看到家人,轻松许多。”吴保安说。
事实上,不仅仅是吴保安享受到这样的政策。重庆出台实施了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建成市、区县两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分层分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保健、旅游、配偶(子女)就业等17项优质服务。
2021年4月,重庆完善出台“塔基”“塔尖”政策,围绕安家资助、项目支持、岗位津贴、科研经费、金融扶持、成果激励等方式集成奖补,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大支持力度。
搭建平台
为人才提供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前不久,新闻媒体公布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科研人员在脑出血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在超早期内强化降压治疗,可以提高脑出血治疗效果、提升预测后果的准确率。这为脑出血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新思路。
这项研究成果是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李琦领衔开展的。
2010-2011年,李琦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8年,他入选第四批重庆市医学高端人才,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前往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继续深造。李琦还入选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市委组织部的研究经费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2020年,李琦提出“脑出血超早期治疗时间窗”概念,率先在国际上证明了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突破了内科治疗脑出血的瓶颈。
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就是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据了解,近年来,重庆持续深化优质人才发展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与国内众多知名高校共建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培育战略科技平台等,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此外,我市还实行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等改革,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大健康等领域,组织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
营造环境
把人才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办
5月24日,沙坪坝区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一楼,刚投用的餐厅大约有200平方米,数十盏浅黄色的吊灯、黄色和绿色相搭配的座椅,配上吧台、卡座,温馨而时尚。
建这个食堂,源于前不久园区的广大员工反映“现有的食堂在地下,环境不好,饭菜也不大合口味”。
“没想到,园区把这个问题当成了一件大事,立即行动。”食堂附近的重庆吉芯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李婷感慨,“党委、政府对人才如此关爱,让我们感到十分温暖。”
事实上,近年来,重庆“近悦远来”生态日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良,如设立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表彰的“重庆市杰出英才奖”;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院士专家,定期开展休假、疗养、学术交流、国情研修等活动;出台“1+10”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方案,畅通特殊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分配改革试点,科技成果完成人享受奖励最低比例提升至70%;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出台人才安居实施意见,累计提供人才公寓3万套,定向配租住房6万套;开展“重庆英才服务卡”A卡与“天府英才卡A卡”互认共享等。
数读>>>
创新人才
今年1月至4月,重庆新招收博士后人员238人。其中,超过八成是在国(境)外、市外取得博士学位的博士后;博士后出站78人,出站留渝比例超过八成
2020年,重庆实现博士后招收人数、设站数量、国家重点资助项目三个“倍增”
科研平台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77家,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6个,孵化总面积61.4万平方米,入驻孵化企业1803家、团队1281个,孵化毕业企业622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
(数据来源: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