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科创中国”服务品牌 打造科技经济融合示范“样板间”
第04版: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擦亮“科创中国”服务品牌 打造科技经济融合示范“样板间”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擦亮“科创中国”服务品牌 打造科技经济融合示范“样板间”

重庆日报记者 张亦筑

    永川高新区凤凰湖产业园,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焊装车间,机器人对车身底盘进行焊接作业。

    (本版图片均为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重庆高新区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工程师们在生产线上忙碌。

  “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继“科普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品牌,是全国科协系统落实中央部署、整合科协资源、促进成果转化、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等的务实创新行动。

  2020年,重庆成为“科创中国”18个试点省份之一。2020年6月,永川成功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今年1月,重庆高新区也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近日,“科创中国”重庆挂点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立新带队到永川区、重庆高新区调研,深入企业就技术攻关、项目研发和成果落地等问题进行交流,并由相关专家提出了具体建议。

  “科创中国”在重庆试点一年多来,重庆努力探索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显著成效。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力求形成具有全国示范性的“样板间”

  2020年4月,《中国科协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提出打造“科创中国”服务品牌。

  在此背景下,重庆市科协按照中国科协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具体要求,精准实施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建设,会同市经信委、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依靠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遴选共建一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重组“科创中国”平台落地组织模式、推动“科创中国”重庆科技志愿服务等10项重点任务,从而明确了重庆开展这项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

  重庆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把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引向重庆、引向基层、引向企业,帮助地方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力,在助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实效。为此,借助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服务品牌,市科协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通资源汇聚、服务精准、工作协调、数据集成的线上线下平台,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联合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品牌,力求形成具有全国示范性的“样板间”。

  试点城市建设形成“梯队效应”

  2020年6月,永川成功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也是我市首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一年来,永川按照“科创中国”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努力打造科技经济融合示范“样板间”。

  着眼于突出自身特色,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永川高标准规划了一个30平方公里、承载30万人口的科技生态城,突出“科技兴业、生态兴城”理念,集中布局创新产业、创新资源、创新要素。

  永川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永川拥有全市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园,已建成产业楼宇7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百度、阿里巴巴、携程等企业392家,从业人员超过1.7万人,2020年实现产值282亿元,构建形成了服务外包、软件信息、数据处理、数字内容和电子商务等五大产业布局。

  同时,永川还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建设的“西部职教基地”,拥有17所职业院校、14.4万职教学生,丰富的职教资源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不仅是永川,市科协还同时遴选了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足区、荣昌区、重庆高新区、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巴南区、江津区、合川区、长寿经开区等12个区、高新区、经开区作为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地区,推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形成“梯队效应”,为全面推开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工作打下基础。

  今年1月,继永川之后,重庆高新区成为我市第二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目前,重庆高新区正按照中国科协对于试点城市建设的要求,聚焦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规划,细化落实“科创中国”建设的各项任务,努力探索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专家服务队提供精准化、定制化、套餐式科技服务

  为更好地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市科协还紧扣重庆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各市级学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资源,遴选了200余名专家组建13支专家服务队,为地方提供精准化、定制化、套餐式科技服务,并实行专家服务队工作周报制度,每周收集工作对接和推进情况。

  按照“聚焦一个产业方向、引进一个全国学会、联合一个科研院所、打造一个创新生态、培育一个产业集群”的思路,市科协因地制宜建设了长江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重庆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学会、重庆市上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中心等10余个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形成创新创业枢纽。

  此外,紧扣区县产业发展,市科协还举办了科创中国@重庆双月论坛,邀请院士专家和行业大咖碰撞出智慧火花,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今年4月举行的2021年首期科创中国@重庆双月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等6名专家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方面为现场200名和线上超过10万名观众作了精彩分享。重庆市沙坪坝区科协与成都市武侯区科协还签署了“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合作共建协议,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科协将继续坚持“企业提需求、学会送服务、科协搭平台、地方汇资源”的思路,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导入“科创中国”创新资源,全力推进“科创中国”建设,为擦亮“科创中国”服务品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