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把实事办到科技工作者心头上
第02版: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把实事办到科技工作者心头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把实事办到科技工作者心头上

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市科协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在开州区开班,全体学员参观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重庆科技报记者 吴玥瞳 摄

    黔江区科协深入蓬东乡绿壳蛋鸡科普示范基地、邻鄂镇黄桃种植科普示范基地,对各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重庆科技报通讯员 何云莲 摄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今年3月以来,重庆市科协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一次次涤荡心灵的学习,一场场热血沸腾的宣讲,一处处鲜活的红色资源,一项项办在科技工作者心头上的实事,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截至5月20日,市科协各级党组织已开展集中学习470余次,为机关和直属单位、科技社团党组织党员配备指定学习教材和辅导资料3000余册,全系统上下持续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

  用功学

  确保学习教育无死角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怎样的伟大革命精神?日前,为期一周的市科协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在开州区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开班,采取现场问学、集中研学、分散自学、观影观展观演等相结合的方式,力求把市科协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全体学员要更好地汲取前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开班仪式上,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合清说道。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科协坚持机关、直属单位、科技社团一同部署,一并开展,一体推进,做到专题学习上下一致、步调一致。

  市科协党组分三个阶段、九个专题制定学习计划,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各级党组织参照市科协党组制定学习计划、列出读书清单,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开展集中学习470余次。

  学习载体全员覆盖。在市科协党组长期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周汇朝学”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推广覆盖所有支部,全体党员在每周一上午同步开展“周汇朝学”,为机关和直属单位、科技社团党组织党员配备指定学习教材和辅导资料3000余册,做到人手一套。

  在市科协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设立党史学习教育专栏,科技社团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建立“红色引擎”微信学习群,确保学习教育“无死角”。

  市科协还举办科协系统党史研修班、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等,既抓领导干部学也抓普通党员学,既抓科协干部学也抓科技工作者学,让学员们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其中。

  用情讲

  开展系列宣讲活动

  为了让科协干部和科技工作者深入理解党史学习教育“为什么、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学”,市科协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作了《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 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等专题宣讲报告。

  面向科技界,市科协还策划开展以“从科技发展看‘能行好’”为主题的大宣讲、“党的旗帜在科技界高高飘扬——百名科技英才颂建党百年辉煌”系列宣传活动、“百名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巡礼”专题等。

  与此同时,每次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会固定安排党员干部作交流发言,畅谈学习教育的新收获、干事创业的新体会、服务发展的新感悟。

  用心看

  实地参观感悟初心使命

  如何在用心看上下功夫?市科协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历史、理论、现实相互贯通,进一步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今年4至5月,大批科协干部、科技工作者先后来到邓小平故里、刘伯承故居、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缅怀祭扫、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加深对党史学习教育理解,更好地感悟初心使命。

  观看《红岩魂》《百年红梅颂》等红色舞台剧、党史教育纪录片《重生》、电影《古田军号》等,更让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洗涤了心灵。

  科技社团党组织还与农村基层党支部结成对子,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科技工作者直观感受到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用力做

  20条举措为科技工作者解决后顾之忧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关键是为群众办实事。对科协组织而言,关键是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

  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行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科协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制定20条举措,会同相关市级部门共同为科技工作者解决后顾之忧,把实事办到科技工作者心头上。

  一方面,用心用情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如在生活上,提出“解决好配偶就业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看病就医问题”;为高层次人才筹集公寓1万套,为青年人才筹集保障性住房、公租房6万套,定向配租;在工作上,提出“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服务、优化出入境服务、优化法律服务、优化休假疗养服务”等。

  另一方面,着力打通一些制约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的关键堵点,为科技工作者“松绑加油”,让他们能够凝神创新、聚力发展。

  如在创新创造上,提出“动态发布科技创新需求、成立科技创新投资平台和成果转化基金”,支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创造。在成长成才上,提出“实施重庆科技人才启明星专项、支持科技工作者申报表彰奖励”。在放权松绑上,提出“全面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在平台搭建上,提出“支持科技工作者参加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一流科技社团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在氛围营造上,提出“讲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故事”等。

  针对“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市科协制定《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组织36家涉农市级学会打造100个科技小镇、科技小院和科技示范村。实施助力建功“碳达峰碳中和”系列举措,成立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学会联合体,编印《碳达峰碳中和知多少》科普读本,举办碳达峰碳中和高峰论坛。针对创新主体科技咨询的需求,出台《关于扎实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工作的意见》,目前已帮助解决项目指导、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方面需求110多个。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