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碛生(右一)正在为患者进行治疗。 本报实习记者 龙艳 摄 |
人物名片
赵碛生,女,出生于武医世家,扎根渝北,自幼随父亲赵子虬(全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学医、习武。曾获重庆市“渝北工匠”、重庆市渝北区“优秀医师”“优秀共产党员”、渝北区卫健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记者来到渝北区双龙湖社区服务中心门诊部1楼骨伤科,只见带着伤痛的患者陆续进入诊室,一段时间后,他们带着安心离开。带给患者专业治疗和康复信心的就是这位有着40多年行医经验的名老中医——赵碛生。
“从小我就看着父母行医治病,他们让患者减轻病痛,给患者带去希望,看到患者经调理后康复,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赵碛生笑着说,“我很喜欢这一行,所以也当了医生。”
据赵碛生介绍,“赵氏武医正骨术”是以武、医融为一体的正骨手法技术,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历经世代传承,已至12代。
赵碛生在长期的临床中,重点突出“赵氏武医正骨术”八大手法特色,即探、触、搭、引、扣、拿、搬、透融为一体。
通过赵碛生多年的工作实践,诊疗体系得到逐步完善,形成了成熟的“整体辨证、手法整复、小夹固定、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功能锻炼”武医正骨诊疗体系。
2019年,赵碛生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中心、渝北区非物质文化中心、渝北区科学技术协会、渝北区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赵碛生传承工作室,主要工作就是培养人才。
如今,赵碛生的徒弟遍布全国各地,据统计,仅重庆市内就有50余名传承人。
“照顾患者的心理一定是首位的。”赵碛生反复强调。
每天面对不同情况的病患,赵碛生的态度始终和善、耐心,她认真询问患者的情况,望闻问切每一步都仔仔细细,用真心换来了患者的信任。
看诊现场一位老人神情激动地对记者说:“很多人都说赵医生很厉害,我才过来看病的。现在看来确实厉害,我很感谢赵医生。”
“积累经验,精进技术,病人也是我的老师。”赵碛生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和不同年龄结构,采用的都是不同的手法。比如遇到老年患者,赵碛生就会在标准力度的基础上更温和一些,以减少他们的痛苦。
“有个印象很深的事情,我之前给一位病人接骨时,反倒是他来安慰和鼓励我。他忍住病痛,说相信我的手法和技术,让我不要怕、不要担心。这也是当医生的收获。”赵碛生说道,“我会用很长时间去关注我的病患,他们的康复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
赵碛生在工作间隙对记者说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朴实心声:“共产党员就是要实干、要做事,为大家服务。”
看诊、治疗、包扎,赵碛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环节。患者来来去去,赵碛生的身影往来穿梭于看诊室和包扎室。
“每天都是这样。赵医生这里总是排满了人,今天是因为下雨,病人才少一点儿。”渝北区双龙湖社区服务中心的保安对记者说道,“她上班就是一个星期上七天,年年如此。”
40多年来,赵碛生扎根基层、磨炼技术,为社区的居民带去便利和安心,也让渝北区双龙湖社区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得到了发展和壮大。除了日常的看诊,她还会带领工作室传承人员定期下基层帮扶指导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文化、开展义诊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农村。
赵碛生表示,她会继续做好“赵氏武医正骨术”的传承工作,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让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氏正骨术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