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攻关模拟集成电路40载坚守基础研究 致力构建黑洞影子图像
第04版:党的旗帜在科技界高高飘扬
上一版 下一版  
初心不改 攻关模拟集成电路40载
坚守基础研究 致力构建黑洞影子图像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儒章:
初心不改 攻关模拟集成电路40载

重庆日报见习记者 张凌漪

    李儒章(右)和科研团队成员研究项目。受访者供图

  集成电路,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不仅是电子产业的基石,更是一个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大产业。

  在重庆,有一位从事模拟集成电路研究近40年的专家,他带领的团队在技术和产品研发综合能力方面国内领先。近日,记者走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采访了模拟集成电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中电科技集团首席专家李儒章。

  “包括自然界的声音、光线在内,在时间、幅度上连续的信号,被称为模拟信号,处理这种信号的集成电路被称作模拟集成电路。”李儒章介绍,集成电路的制造分为设计、制造(流片)、封装、测试等环节,模拟集成电路研制要求在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提供高精度的器件模型参数,如果精度太差,制造出来的芯片就实现不了相应的功能和性能。

  然而,在此之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刚刚起步时,国内还不具备器件模型参数提取技术。

  为此,李儒章带领团队于1990年开始进行器件模拟参数提取系统的研发工作,从C语言学习、软件开发、仪器控制、调试,到器件设计、硬件系统搭建、器件性能测试,再到最终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参数提取,所有工作既枯燥又费时。

  “整个系统搭建中,最困难的是如何保证提取参数的精度和被提取参数的器件母体能够代表相应的器件特性。”李儒章说,为此,团队成员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测试不同批次、不同晶圆以及不同位置的器件以选择更多的样本,通过自编的统计分析软件,找到最具代表性的那一个器件,再用器件模型参数提取软件对相应电特性曲线进行分析,最终提取到所需的器件模型参数。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李儒章带领团队成功搭建国内第一套实用化的器件模拟参数提取系统。该系统提取的器件模型可以保证计算的电性能与测试电性能误差在10%以下,满足了高精度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需要。该参数提取系统成功应用于多套模拟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并在助推集成电路规范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0年,李儒章被任命为模拟集成电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主管项目策划和技术管理工作,重点负责前沿基础性技术研究类项目和高性能集成电路型号任务的研制,并成为单位核心技术学术带头人。

  2004年,在多个重大项目实施的关键时期,李儒章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实行封闭攻关的工作模式——20多位技术人员在郊外集中攻关近4个月,每两周回一次家。攻关期间,团队成员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由于计算机仿真(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耗时长,等到出结果时,往往已是深夜,为了保证进度,团队成员时常需要在半夜查看仿真结果。

  “这种封闭攻关不仅培养了一支敢于攻关、团结协作的年轻技术团队,也‘磨’出了许多好的创意,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李儒章说,“所有人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队员之间的交流更密切,思维更容易碰撞、创意也更容易被点燃。公司很多技术创新成果都诞生于‘封闭攻关’期间,由此保障多个重大项目顺利完成。”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李儒章组建的技术研发团队从刚开始的20人增加到近200人,团队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研发的芯片集成度已超过百万个器件,实现了从单一功能向系统级芯片的跨越,信号处理能力达十亿甚至百亿次。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