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荣昌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万中先(中)深入基层调研,听取对科协改革的意见。 |
 |
在荣昌区,科普宣传阵地随处可见。 |
 |
荣昌区镇街科普宣传栏。本版图片由记者 李彦霏 摄 |
海棠香国春风起,科技助力服务兴。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群团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2020年,荣昌区科协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了地方科协深化改革工作。一场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突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服务发展、坚持面向群众、坚持统筹推进”的地方科协深化改革工作在荣昌区全面拉开。
“在这次地方科协深化改革中,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群团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建设‘三型’组织、发挥‘三大功能’、落实‘四服务’职责定位等内容,着力在完善优化组织体系、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等方面下工夫。”荣昌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万中先说。
目前,荣昌区科协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建成了“3+1+N”基层科协队伍,科协组织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手臂得到了延伸,科普服务的触角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强化党的领导
健全科协工作机制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团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万中先介绍,探索建立“党建带群建”工作新机制,是荣昌区这次地方科协深化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在启动改革之时,就明确提出在中共荣昌区委的统一领导下有序推进。
“深化科协改革,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同,明确工作职责,细化责任分工,创造性抓好落实,把从严治党的各项规定要求贯穿科协建设始终。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增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荣昌区委副书记黄晏如是说。
“荣昌区把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列入了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把科协工作纳入区委党建工作责任制,每年对区科协、镇街科协工作进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荣昌区科协副主席王增辉说。这样就避免了群团组织边缘化、松散化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荣昌区委明确专职副书记分管科协工作,区委常委会每年都要专题听取科协工作汇报。同时,由荣昌区科协牵头,建立起了全区群团组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季度研究群团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
落实机关编制
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科协能否发挥党和政府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能否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智力支持,领导班子的综合能力素质很重要。
荣昌区在地方科协深化改革中,坚持把选优配强区科协领导班子突出出来。此次改革,荣昌区科协在原设1 名主席、1名专职副主席的基础上,增设1名挂职副主席、2名兼职副主席,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过去领导班子人员少、力量弱和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我是从荣昌区林业局选派到区科协挂职的副主席。自从到科协后,感到自己的专业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基层对科协工作的认可度也普遍增强了。”荣昌区科协挂职副主席王玲说。
据了解,王玲是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作为荣昌区林业局的一名专家型干部,为荣昌区林业科技、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这次科协机构改革中,她被选派到科协任挂职副主席。荣昌区智慧农庄董事长秦兆华兼任区科协副主席,是此次增设的2名兼职副主席之一。吸纳专家学者担任兼职副主席,坚持了问题导向,哪里弱补哪里,有利于扩大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协决策工作。
“过去,科技服务这块工作一直是办公室在负责。由于办公室事务性工作多、事杂,长期以来是雷声大雨点小,基本上无人具体抓落实。”荣昌区科协办公室主任钟从彬说。这次改革区委编办专门给了4个事业编制,还开发了7个公益性岗位,增设了科技服务中心,新成立了区老科协、区农技协联合会。
而今,荣昌区科技服务中心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全区21个镇街提供科技服务。荣昌科技馆不仅有了专职人员负责,其公益性岗位职员也一并配齐,而且免费向公众开放,有力提升了公民科学素养。
壮大科协队伍
承担政府职能转移
“在这次荣昌区地方科协深化改革中,我们把着力点放在健全基层组织、扩大有效覆盖面、增强代表性和学会协会主动承担政府转移职能上,让基层队伍充分发挥各自的自身优势,有事做、起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桥梁和纽带。”万中先说。
在荣昌区21个镇街推行镇街科协“3+1+N”改革。万中先介绍,所谓的“3+1+N”改革,就是在前几年科协实施的基层“三长制”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好医院(卫生院)院长、学校校长和农技站(农技中心)站长的作用。同时,在改革中明确,镇街科协主席由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兼任,发挥“1”的领头雁作用。N是吸纳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兼任科普指导员,依托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更多的科普志愿者充实到基层科协队伍。
4月19日,记者在荣昌区桂花社区看到,社区科协兼职主席杨正强正在给居民讲解防范金融诈骗小知识、如何识别手机诈骗科普常识,不时有老年人拿出手机,让科普志愿者辨别收到的短信是否是电信诈骗。同样,在清江镇河中村晏家房子小院看到,有30多名农民围坐在院坝里,科普指导员邓义然在给农民讲解近期枇杷病虫防治和春耕春播田间管理……
重庆市荣昌区建筑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由重庆市荣昌房地产开发协会、重庆市荣昌区建筑业协会组成的。据重庆市荣昌房地产开发协会会长张远淑、重庆市荣昌区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彭官玉介绍,近来,两个协会主动作为,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先后调解购房者与开发商各类纠纷4起,既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为企业减少了损失。同时,两个协会还广泛开展调研,积极参与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先后走访辖区房地产开发商55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大量调查形成的调研报告被业务部门采纳,为区政府调控房地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过去,大多数镇街科协组织不完善,基层科协主席一职空缺多、存在滥竽充数的问题。通过这次改革,镇街、社区、企业科协组织得到了健全,组织根基进一步巩固。”王增辉介绍。通过深化改革,促进了学会、协会和科普基地建设。他举例说,这次改革明确,镇街科协主席由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兼任,一方面解决了兼职主席参加当地党委会的问题,对党委部署的工作能第一时间知晓,利于科协主动抓好落实。另一方面,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科协职责不明、任务不清、工作拖拉的问题。
“在市级科技型企业或科技工作者达到30人以上的企业,我们都建立了科协组织。”荣昌区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田艳说。哪里有科技工作者,就把科协组织建到哪里,切实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目前,荣昌区21个镇街全部实现了基层科协队伍“3+1+N”模式,有73名镇街科协“三长”,近5000名科普志愿者。同时,在42家科技型企业建立了科协组织,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5家事业单位建立了科协组织,共建立了29家科普基地。优化完善了27个农业技术协会、26家区级学会(协会)。
完善保障制度
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解决影响和制约基层科协发展的问题,必须完善和健全经费保障制度。”万中先说。多年以来,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科普经费普遍存在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称的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是思想认识不够、政治站位不高。在这次地方科协深化改革中,荣昌区委明确,科技创新是助力荣昌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要把科技创新作为荣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作为荣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动力源”,作为荣昌科技企业强筋壮骨的“增强剂”。
“几年前,荣昌科普经费人均只有0.6元,2018年已提高到了人均2元。”荣昌区科协工作人员李婷婷介绍。根据荣昌区政府预算安排,到2021年底科普经费人均将达到5.5元。
“区委、区政府对科协工作大力支持,我们必须用好每一分科普经费。”万中先说。这些经费如何花?重点是保障全区科普工作正常运转、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建好科普基地等。
为此,荣昌区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2200万元农牧高新专项基金,支持科技成果在荣昌的转化;对认定为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的补贴。
同时,荣昌区对工作开展扎实、作用发挥明显的优秀科普基地、科普大学教学点、学(协)会、企事业科协、农技协、农技协领办人、农村科技应用示范户等,符合条件的都给予项目支持。
随着荣昌区地方科协深化改革的推进,科协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助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