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枇杷采摘季开园活动在广阳镇举行未来的耕地是什么样的?黑山羊的养殖技术
第09版:科技服务·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第十五届枇杷采摘季开园活动在广阳镇举行
未来的耕地是什么样的?
黑山羊的养殖技术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未来的耕地是什么样的?

李傲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基本的耕地政策之一。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的根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未来的耕地将是怎样的?来看一看专家描绘的未来农田图景。

  措施 耕地保护迎来四大工程

  自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来,我国约40年未开展土壤普查,原有数据已不能准确反映当前耕地质量状况。据了解,“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部会统筹以下四方面措施,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长效机制。

  第一是实施四大工程。具体包括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动实施酸化和盐碱化耕地治理工程,推动实施有机质提升工程。同时,扩大秸秆还田、有机肥堆沤施用、绿肥种植等政策覆盖面。

  第二是完善政策体系。通过政策支持,完善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研究网络,针对耕地退化演变规律、质量提升重大障碍因素等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实施有机肥施用补贴政策,探索建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耕地质量提升挂钩机制。

  第三是推动立法。围绕规划、建设、保护、监督等内容,明确耕地质量建设保护相关主体权利和责任。

  第四是加强监测评价和监督考核。完善调查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耕地质量(土壤)普查、专项调查与应急调查相结合。结合建立完善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制度,加大耕地质量考核权重。

  质量 10亿亩高标准农田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耕地质量”,随后,我国各地开始大范围建设高标准农田。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到2020年末,我国已经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根据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也就是说,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将是“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粮田。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规划,2021年,我国还将建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再建成1亿亩,实现“2022年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规划。

  在未来,高标准农田将成为粮食增产最重要的保障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认为,高标准农田不仅是产量更高的农田,也是可持续利用的农田,更多的高标准农田,意味着耕地压力将会大为降低,“以产量为例,假如全国的平均亩产,从400公斤提升到600公斤,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用原来三分之二的耕地,生产出和原来一样多的粮食。我们只要10亿亩耕地,就能生产出6亿多吨的粮食。那么,多出来的耕地,就可以种植其他作物,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科技 智慧农业的未来畅想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育种、管理等方面,也体现在耕地保护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介绍,随着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耕地会更美好,“它不仅仅是生产农产品的生产资料,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乐园,拥有更多高科技的智慧土地,是懂人顺自然的耕地,是真正的金土地。”

  在未来,耕地的功能将会更多样、更丰富,“不仅仅是用来生产农产品,而且能充分发挥文化保护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等。未来的耕地,生态功能等其他功能可能超过其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慢慢转换成附属品功能。当然,附属品功能为保障粮食安全功能只能增强不能弱化,只是其他功能更强大起来。”姜文来说。

  对中国这个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民族来说,耕地还是情感和文化的体现,姜文来说,“它将是乡愁的寄托者,一些厌倦城市生活的人回归农村,寻找田园牧歌的传统生活,用近乎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耕种,土地成为部分宁静之人心灵寄托的家园。”

  科技的进步也更多体现在耕地的改变中,姜文来觉得,“未来耕地将逐步演变成智慧耕地,在耕地上拥有更多的高科技,旱能浇涝能排、能抵抗自然灾害、高效利用水资源等。它能‘读懂’人的需求,变得更智慧,如自动浇灌、自动除草、自动收获、自我修复等,当然这需要时日。保护好耕地,就保护住了希望和无限的可能。未来耕地充满神奇,是我们希望的田野,是我们幸福生活的载体。”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