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鸟篆文的应用仰韶村遗址发现接近水泥混凝土
第13版:科技生活·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看鸟篆文的应用
仰韶村遗址发现接近水泥混凝土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捞来的“国宝”:
看鸟篆文的应用

  古代文字艺术设计属于汉字艺术设计的范畴,它包括青铜铭文、虫蚂文、竹木简文、八体书、瓦当文、钱币文、板书、剪纸字、铜洗字、印文字、宋体字等多种形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字体设计。

  艺术的形态,总是由综合而分化,由单一而多样:待到一定的发展,又会出现新的综合现象。

  鸟篆文、瓦当文、板书、印文字、雕版宋体字等是适应不同的需要而设计的,是把汉字作为一种装饰,是属于汉字艺术设计的范畴。古代文字艺术设计是一种与书法不相同的艺术形态,最典型的应当为先秦的“鸟篆文”。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鸟篆文都有哪些用途。

  打捞上来的国宝

  老陈是重庆人,他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靠捕鱼为生。作为祖传的技艺,捕鱼技艺传到了他这一代,自然要发扬光大。于是,在过去40多年里,老陈日复一日地在江面上撒网捕鱼,久而久之,他只需这么轻轻一拉,便可估摸出网内大约有多少斤鱼。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老陈像平常一样撒网捕鱼,当他驾着小船收网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丝不对劲。如果没出意外的话,这次的收获定要超过以往的任何一次,但是这个“重量”却很诡异,按照他的估计,这个规格的渔网似乎还承受不住这个重量。最后,老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渔网拉了上来,不过这网里非但没有几条鱼,反而有一块硕大的“废铁”。

  仔细一看,这哪里是什么鱼,明明是一根巨大的废铁柱。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之处,市内水系发达,很多地方都会修建桥梁,这时就会有渔民常常能从河流沿岸或者水底捞出一些废料卖几个钱,所以对这根铁柱老陈也不觉得稀奇,只是重量大了些。

  老陈说,这根柱子大概有90公斤,高达70厘米,上面还有些刻字的痕迹。老陈没读过书,也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只把它当作是废品运回岸边,找了辆小货车载着它开去了废品回收站。

  废品回收站的老板看着这东西不像是普通的废铁,但他也不是很懂文物收藏,只是觉得这块铁有些年头了,上面刻的字也是古体。后来,他直接给了老陈65块钱把它买了下来。老陈不懂这块铁为什么会这么值钱,但拿着这笔不算小数目的“天降之财”,美滋滋地回了家。

  走在村子里,有邻居看到他高兴的模样,问他发生了什么好事,老陈就把这天的经历说了一遍。没多久,全村人都知道了老陈卖一根废铁卖了65块钱。这个消息很快也传到了当地文物局,专家闻讯赶到了废品站。

  然而,当专家一见到废铁上铭刻的“鸟篆文”时,立马便知道这是个文物。专家们向老板解释他们要带回文物的重要性,最后花了200元钱从他手中收回了铁柱。  

  鸟篆文是何时出现的

  在古代,“以飞鸟入书”是古人极力推崇的一种为人之道,鸟被赋予了“守信”的品质。

  据史料记载,鸟篆文出现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衰败于战国末期。不过,这块“废铁”上的鸟篆文却是汉武帝时期所铭刻的。

  鸟篆文作为东周时期流行于楚、吴、越、蔡、曾、宋、徐等国的一种艺术字体,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留存至今的264个不重复的鸟篆文,或是形体蜿蜒细长,通过改变原字线条粗细以及笔道方向来美化汉字;或是在常用字体上附加或融合以鸟形为主的装饰成分,它们呈现出与同时期北方艺术字体不同的特点。

  鸟篆文的兴衰与东周由统一走向分裂的总趋势、周代尚文之风、青铜文化的发展等因素密不可分。现存资料表明铭鸟篆文器物首现于楚国,正是楚国的文化、历史、风俗等因素导致该种字体的产生,随后受楚文化影响的其他南方诸国也出现鸟篆文,越国铭鸟篆文器物数量最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周鸟图腾崇拜的遗风,也体现了鸟篆文的地域文化特点。

  专家从带回来的文物上找寻到了当时对于环境的记录,当时,汉武帝曾在西南地区大肆铸造重铁桥墩,作为搭建桥梁之用。从材料上看,这个铁桥墩只是普通的铁而已,而且生锈十分严重,不值几个钱,但若从文物的角度来看,这个铁桥墩却是2000年前之物,可谓无价之宝。

  鸟篆文的应用

  鸟篆文(虫鸟篆)是指在篆文个别笔画上加饰虫形、鸟形,多用于符信、旗帜、兵器等。如已发现的夏朝钩带上的虫鸟篆,河北满城出土的“错金银鸟虫书铜壶”,和“越王勾践之剑”的铭文,其鸟虫之形掺糅于文字之中,非常有趣。

  根据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鸟篆文广泛应用于青铜器上,是青铜文明的象征。鸟篆文的应用范围大体有六类:书写符节、书写幡信、国王卫队用的仪仗、国王用的礼器上、生活用具上、宫殿用的建筑构件上。

  这种文字被视为高贵、吉祥、诚信和财富的象征,所以皇帝并没有在制作兵器时使用,而是用在自己出行的仪仗队中,抑制刀光剑影下的恐怖,显示自己的威严、高贵,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权力。

  如今,这个被捞上来的桥墩收藏在四川省博物馆,它之所以有幸保存下来离不开废品站老板的慧眼识珠,不然可能早就当作废品回收处理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大量的文物都是在农民劳作的过程中被开采出来,但也因为很多人不具备相应的文物保护意识,导致了大量文物的损坏和流失,实在令人痛心。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应当是一件需长久坚持的事。(本报综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