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做好科技成果与创新需求的“摆渡人”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黄建:做好科技成果与创新需求的“摆渡人”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巡礼

黄建:做好科技成果与创新需求的“摆渡人”

本报记者 李霜

    人物介绍

    黄建,仪器仪表工程硕士,研究员。现任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主任助理,重庆市技术转移服务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理事。曾兼任重庆市科技服务大市场董事长、总经理,重庆联交所知识产权交易分所副所长、重庆市发明协会副秘书长。主研信息工程与管理,长期从事技术转移与现代科技服务模式研究,致力创新商业连锁新零售模式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应用,推动“互联网+”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和技术转移服务。主持国家现代服务业重点研发专项、国家火炬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专项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2项,著作权登记19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黄建正在作成果转化专题讲座。

    黄建(左二)带队拜访科创企业。受访者供图

  那些常年游走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那些为让科技成果落地操碎心的人,那些帮助科技成果寻找“婆家”的人……虽然形象有些模糊,但每一个身影都让人感到平凡而伟大。如果把横亘在科技成果与市场之间的信息壁垒比作一条难以跨越的大河,那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那群人就是河间行船的“摆渡人”。

  重庆市科技服务大市场董事长、总经理黄建就是其中一员。黄建主要从事技术转移的理论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研发,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服务工作。在黄建的带领下,重庆市科技服务大市场成为了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重庆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荣获“2016十大重庆经济年度创新平台”。

  科技成果也是“商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创新成为各国驱动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在此番较量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如何转化创新成果,科创企业如何实现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创造,生成壮大新兴产业,解决“卡脖子”问题,解决融资难题,成为决胜的关键。

  在科技战略和技术转移领域,黄建已经深耕了十余年。此前,十余年主导大型国有商贸企业商业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信息管理,黄建积极摸索市场运营的规律,探寻商业供应链管理和互联网商品营销,推动重庆传统商贸与互联网购物实现一体化融合;之后,黄建选择了自主创业,打造了“公众通购物商城”,让互联网技术应用再一次与实物商品交易实现了美好的遇见,为现今推进“互联网+”技术商品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技术商品化和成果产业化,技术市场发展与传统商业的演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是得益于这段时间的经历,黄建熟悉了市场运营的规则与模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加入了更多的商业化符号。

  在黄建的眼中,科技成果就是一件看不见的“商品”,传统商业的交易模式和运营模式对科技成果转化有很好的借鉴和支撑作用。黄建解释,传统的商业是卖实物产品的,用户的美好体验至关重要,而技术成果交易转化往往也是需要通过市场这一环节来完成,要更加注重企业满意度,包括获取技术、应用技术,以及推广产品。因此,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

  “像卖实物商品一样卖科技成果,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挑战和极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我扎进这一行这么多年的原因所在。”黄建说。

  搭建“商铺”推广产品

  “通过商业模式的演变来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大有可为。”黄建说,传统的商业过去也是由单一店铺或者单一商场慢慢走向商业的连锁发展,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一种新零售模式,能够把这些东西融入科技服务领域,打造一个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的“摆渡人”平台,对于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意义。

  “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商业元素的加入,能让我们平台在从设计到运营的过程中,都更符合市场运行规律。”黄建介绍道,近年来,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积极争取国家级和市级的平台应用项目支持,靶向业界需求,研发一站式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线下的实体交易场所、线上成果交易平台,以此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汇聚科技成果、创业项目、仪器设备、专家人才、技术需求和专业服务资源,推动科技资源的分级分类评价,更好地实现技术商品化,助推创新产品市场化。

  “我们创建的线上平台包括‘易智网’综合科技服务大平台、重庆科技服务云平台、成渝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重庆智能化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等,线下的平台包括重庆联交所知识产权交易分所、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重庆科技要素交易中心、互联网科技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黄建介绍道。线上平台的搭建,能够让更多远在“深山”无人识的科技成果,通过互联网走进企业的视野中,企业也可以在网上“店铺”选购心仪的“商品”。

  线上两方“看对眼”后,还需要黄建团队线下进行穿针引线,将涉及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约到一起进行商谈。“在一个中药新品种专利项目中,过去传统推广方式转化过程中能够卖500万元,但是它通过我们线上线下的平台公开挂牌、撮合对接更多客户,经过商谈,最后以接近1000万元的市场成交价实现了专利转让。”黄建说。

  唤醒“沉睡”的专利资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仅“双一流”大学拥有的发明专利(高价值专利)就超过25万件,其中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的发明专利就超过了2万件。但即便是这些高价值的发明专利,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的比例也偏低。以清华大学为例,2020年专利转让数量为1795件,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名,却也不到9%。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翻越围墙已成为各大高校、科研机构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现今,科技成果主要是掌握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手中,而我们做的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的平台,一对多、多对一、一对一地对接企业和成果持有者,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难题,做好对接服务、知识产权价值的量化和评估,落实创新政策,并为成果转化做专案策划,提出一些优化建议,做好转化后援支持。”黄建说。

  据黄建介绍,在一个节水发明专利转让的过程中,成果持有人发明了一款环保节能水箱,能进行家用和在公共场景下使用,黄建团队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帮助他对接模具生产商,根据他的发明专利开发成模具,再为他联系产品市场化商业化的公司和企业对专利进行开发,最后成功将成果推向了市场,并且成功建立产品市场化之后的收益分成机制。

  在项目洽谈过程中,高校、科研院所等成果持有人更强调科技成果的先进性,缺乏对成果转化为商品需要投入的成本和阶段性现实可行性的认识;而企业追求的是成果落地带来收益的最大化。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黄建团队就是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调和剂”,他们多方协调奔走、从中撮合,让科技成果最终实现产业化应用。

  在这群“摆渡人”的帮助下,越来越多被“束之高阁”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成为投资人和企业家争夺的“香饽饽”。据黄建介绍,2020年,重庆市有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就超过100多亿元。

  培育科技经理(经纪)人队伍

  转化周期长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一只拦路虎。“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意味着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所有的项目全靠我们这一批人来做的话,我们的运营成本会非常高。”黄建感慨地说,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时常会遭遇“一将难求”局面,如何壮大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队伍是他一直思考的事。

  2019年,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正式获批建设了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我们根据培养大纲进行授课,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授课渠道,学员听课累计积分,结合实训,达到一定的积分即可完成学业。”黄建介绍道。

  “其实,我们这几年一直都在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人才,通过课程给学员传授我们的经验。”黄建说,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让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更成体系,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从事技术转移的专业人才。

  据黄建介绍,2020年,共有180余人报名参加培训,139名技术经理(经纪)人从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毕业,获得正式认证。“这批学员既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进行注册认证开展服务,又可以通过社会上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同我们进行战略合作入驻我们平台,共同开展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黄建说。

  “技术经理(经纪)人聚集到我们线上线下的平台,他们主动去挖掘企业的需求,对接成果持有方。”黄建说,“我们通过平台工具支持、线下活动的组织和政策资源的整合及行业生态的构建,让技术经理(经纪)人能够和买卖双方一对一地、面对面地接触,让服务更市场化。”

  “让更多的人成为科技成果的‘摆渡人’是我一直想做的事。”在黄建看来,让技术经理(经纪)人成为一种职业,让更多的人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事业中来,科研成果才能更好走向市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才,科技成果很难跨越横亘在它与市场之间的大河。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