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拓展出肠-脑研究方向 为诊治抑郁症提供新思路研发卫星遥感数据处理技术 复杂地形数据处理更精准
第03版:党的旗帜在科技界高高飘扬
上一版 下一版  
率先拓展出肠-脑研究方向 为诊治抑郁症提供新思路
研发卫星遥感数据处理技术 复杂地形数据处理更精准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鹏:
率先拓展出肠-脑研究方向 为诊治抑郁症提供新思路

重庆科技报记者 沈静

    郑鹏(右)在医院查房。重庆科技报记者 沈静 摄

  4月7日早上7点40分,重医附一院7楼,神经内科副主任郑鹏出现在病房,开启一天的工作:8点主持科室交班,9点查房及病例讨论。午休时间,他来到医院科技楼22楼——国家卫健委功能性脑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指导课题组研究生开展实验。下午,他回到科室,查看病人病历及医嘱,并带领一线医生查看新病人及重病人。晚饭后的3小时是他的“黄金时间”,郑鹏要阅读文献、分析实验数据,与课题组成员在线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10多年来,郑鹏几乎每天都这样工作着。1985年出生的郑鹏,现在是重医附一院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神经内科主任、重庆市杰出青年。依托神经病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卫建委功能性脑疾病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他开展了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及发病机制研究,率先在国际上拓展出肠-脑研究方向,并发现抑郁症伴有肠道微生物紊乱这一新线索。该发现被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特别关注,指出这开创了一个新领域。

  从23岁开始研究生学习至今,郑鹏一直跟随导师谢鹏教授从事抑郁症的转化医学研究。

  “抑郁症是一种重大精神疾病,发病机制不清,缺乏客观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医生主要根据患者或家属的对其症状的描述进行诊断,漏诊及误诊率较高。”郑鹏说,我国现面临的问题是精神病患者多,而精神专科医生缺乏,使得抑郁症防治充满挑战。

  2009年,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下,郑鹏开始研究抑郁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课题组希望为抑郁症找到一种无创的、客观的诊断标志物。”郑鹏介绍,一次偶然,他们在尿液中发现了与抑郁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课题组筛选了抑郁症病人尿液样本与正常人尿液样本进行对照代谢物分析,发现了抑郁症伴有肠道微生物紊乱这一新线索。

  郑鹏以此为线索,带领课题组绘制了抑郁症的肠道微生物组图谱,并将抑郁症患者粪便灌胃移植无菌小鼠,构建出人源肠道菌群紊乱抑郁模型,证实肠道微生物组是导致抑郁症的潜在原因,并揭示了其潜在的肠-脑代谢机制。该成果被新英格兰 Journal Watch评为2016年“改变临床实践的成果”,被Cell、Nature Medicine等著名期刊重点评述,被ESI评为高被引论文。

  此后,课题组依托临床样本,证实拟杆菌是抑郁症患者的特征性菌科,并鉴定出9种抑郁相关的拟杆菌菌种,为开发新的客观诊断方法提供了新思路。这一系列成果受到中国科学院的关注,郑鹏及课题组受邀撰写了《精神疾病肠道微生物组研究现状及展望》,并收录于2019年科学发展报告中。相关成果也获得了2项省部级一等奖。

  “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成长于一个好时代,得到政府及所在院校的科研及人才项目资助,使我们能够开展科学探索。下一步我将带领课题组继续聚焦此前沿领域,进一步明确导致抑郁的关键菌株及分子机制,力争取得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并完成临床转化;同时,当好学生的领路人,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抑郁症肠-脑轴转化医学团队。”郑鹏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