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亮:小叶子背后的大世界
第06版:科技创新·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曾亮:小叶子背后的大世界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巡礼

曾亮:小叶子背后的大世界

本报记者 沈静

    人物介绍

    曾亮,现任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系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重庆市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茶叶专委会秘书长、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茶叶杂志社编委。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荣获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编审“十三五”规划教材4本;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农村部、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等各级科研项目12项,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9项。

    曾亮在万州考察时指导茶农烘焙技巧。   受访者供图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曾亮教授沉心于做“叶”的事业,由此拥有了花的尊贵,得到了果的甜美。一片小小的叶子之所以能成就曾亮,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她愿意用发现的思维去研究小叶子背后的大世界。

  与茶结缘颠覆认知

  茶学专业散发着浪漫的文艺气息,似乎一股清新茶香扑鼻而来,不论是在山中种茶,还是春日采茶,抑或雅室品茶,都充满诗情画意。但是1998年步入象牙塔的曾亮对茶学专业却不是这样理解的。

  曾亮说,因为父亲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基层科技工作,再加上曾亮认为茶特别有亲和力,虽是一杯清清的茶汤,但包容性强,所以选择了茶学。这一结缘,她一辈子所有大事都离不开茶。

  “学茶后,颠覆了我对茶的所有认知。”上大学前,曾亮在生活中接触过茶,虽然家乡湖南盛产茯砖茶,但老一辈的人告诉她,因为茶水呈褐色,喝茶可能造成人皮肤变黑,喝白开水更好。学茶后,曾亮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现在我经常喝茶,特别是老茶,喝过后,再煮一煮来泡脚,茶叶的提取物做面膜,还有美白的功效!”

  茶学研究范围比较窄,只有一个作物,和果树学、蔬菜学不一样。曾亮介绍,“茶学研究和其他作物研究有很大区别,茶叶被中国人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品类花色众多的茶叶,不同香型、不同滋味,衍生出来的物流端和流通端有很多分支,在专业领域,教师只精通一两个小方向,就像我的团队重点研究加工和营养成分分析,如发现一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茶叶,开发新品,新品的营养功能如何?”但今年师从曾亮的研三学生王春晓主要研究茶叶的销售端,她研究茶文化和“一带一路”的政策,最近还发表文章《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茶叶的出口吗?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

  亮姐、亮哥、“亮门”

  在王春晓等同学眼中,曾亮是个女强人。“曾老师工作非常忙,她能游刃有余地处理纷繁复杂的事情,还能穿插其中处理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眼中名副其实的女强人。”王春晓告诉记者,曾亮的记忆力超级好,非常爱笑,毕业后,师兄、师姐都称呼她“亮姐”。

  “亮姐,是毕业的学生称呼,我的同事经常叫我亮哥。”曾亮说,可能性格比较耿直,所以大家都称呼“哥”。

  曾亮的实验室门口贴着一副学生写的“全发壹区 亮门同志真争气 改革春风吹满地”对联,“在这对联里,我和我的学生以及团队,被统称为了‘亮门’。”曾亮介绍,那一年,“亮门”科研成果丰富,项目也比较多,大家热情高涨,在一次聚会时写下了这副对联。

  “亮门”里师兄师姐、学弟学妹互帮互助,跟随着“掌门人”曾亮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收获一次又一次奖励。

  跋山涉水寻茶问叶

  在荣誉背后有着无数艰辛、付出,打开曾亮的飞行记录,飞行轨迹线条遍布整个中国。“云南、湖北、贵州、福建等茶叶出产地,都是我每年必去之地。”曾亮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自己飞行轨迹图。

  曾亮的足迹遍布全国的各大茶山、茶园,在她的眼中,老茶山、大茶树最有魅力,是可以不远万里前去调研的。“云南的老茶山我去得特别多,有些茶山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山高路陡,上山用攀爬式,下山为了不让自己摔跤,每下一步都需格外小心,没有路可走时,我就坐在泥巴地上磨下来。”曾亮笑着对记者说,虽然路途很辛苦,但是在深山老林,可以寻找到成片的老茶树,看着几个人牵手都抱不了的茶树,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2017年,曾亮来到重庆南川,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到了没有被开发的南川大树茶老茶林。成片的茶树,让曾亮和她团队的老师停下了脚步,在重庆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开展科技特派员项目(南川大树茶产业发展技术集成与应用),曾亮期待把南川大树茶走深走实。

  “基于科技特派员项目,我们研究发现南川大树茶在山野之间异花授粉,种子四处散落,长出茶树,这样茶林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非常宝贵,是天然的茶树种质资源库。”曾亮介绍,未来他们将挖掘南川大树茶种质资源,做相关种质的鉴定,并致力于开发符合南川大树茶鲜叶特点的高品质茶叶。

  “走深走实南川大树茶”

  “我才从南川采摘了大树茶,做了今年第一锅春茶。”曾亮告诉记者,如今他们的项目是采摘已发现品质良好茶树的叶子,通过已优化后的红茶加工技术,做出好品质的南川大树茶红茶。

  2019年,西南大学茶学院举办了201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茶学学科组会议,当时到会300余人,曾亮团队联合南川大树茶开发企业为参会人赠送了一份南川大树茶,之后收到大家对南川大树茶良好的反馈意见。“我们发现南川大树茶做的红茶和生普非常好喝,红茶有一种妈妈的味道,产生一种喝了还想再喝的想法,香气会萦绕在脑海里。”曾亮介绍。下一步,曾亮将寻找南川大树茶的特征性香气作为一项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计划两年内完成。“今年我们团队全部开工,利用多酚氧化酶和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分别控制滋味形成和香气形成,把酶活性高效利用,制备出高品质的茶叶。”

  对曾亮来讲,那个香味就像在心里刻下了印子,今年曾亮带领学生正在研究南川大树茶特有的香气物质为什么能让人产生如此强烈的记忆,之后还会利用学校优势,联系心理学院教授,一起来做心理测试。

  校园情侣到教授夫妇

  与同学校教授合作,曾亮有着丰富的经验,在署名通讯作者曾亮的论文中,经常会出现罗理勇这一名字,他不仅是曾亮的同事、大学同学,还是曾亮的丈夫,他们从校园情侣到教授夫妇,工作中相互支持。

  “老罗主要从事茶叶前期的加工和审批工作,鉴定产品好与差,分析优缺点,并研究如何改进产品,而我主要研究茶叶生化成分,找出生化成分形成原因,我们两个人的工作结合起来,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曾亮抱怨道,虽然工作交集很多,但是也挺郁闷的,生活中的聊天经常变成工作交流,夫妻语言相对少了。比如在家里喝茶,之前还在闲聊,但不经意间画风突变,如果谁说一句“这茶味道怎么样”,曾亮会介绍,是什么成分导致这种味道,罗理勇解释加工技术上还缺乏哪一道工序,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春季制茶、研究生招生,是曾亮最忙碌的时候,她和罗理勇在学院见面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还多。“不管如何忙碌,我们依然要最大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为茶的事业努力。”在学生眼中的“女强人”曾亮,不仅做好了学院工作,还承接了很多产学研转化工作。

  “将科研文章写在大地上”

  作为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曾亮要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今年3月研究生录取国家线公布,曾亮工作又繁忙了,但她却用“还行”来形容自己的状态。

  “报考我的学生比较多,学生们也很努力地做着自己的科研工作!”现在茶学研究生比较多,对于研究生,曾亮从来不训话,但是会一直提问,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研三学生王春晓说,她曾经被曾亮问到哑口无言。

  “我会给他们提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查文献。”曾亮说,去年年终学生交流会上,学生们告诉她,最害怕和曾老师聊天,曾老师会连续抛出专业问题,问到自己无法回答、无地自容。

  经过曾亮的调教,学生到了研二,就可以和曾亮对答了。“我很民主,我提的问题不正确,学生可以告诉我,但需要提供能支撑你观点的论据,几个回合下来,学生成长得很快。”

  曾亮说:“建议青年科研人员结合自己的研究,从实验室中走出来,面向生产、面对企业产生的问题,多和老专家走出去,把每一次外出当作难得的学习机会,将科研文章写在大地上。”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