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母牛综合征,实质上是母牛长期营养失调而受产犊应激所引起的代谢紊乱。肥胖母牛综合征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其中,急性肥胖母牛综合征随分娩而发病,病牛食欲废绝,少乳或无乳,可视黏膜发绀、黄染,体温升高到39.5℃~40℃,步态僵直,目光呆滞,对外界反应微弱。有拉稀症状的母牛,排黄色恶臭稀粪,对药物无反应,于2~3天死亡或卧地不起。亚急性肥胖母牛综合征多于分娩后3天发病,主要表现酮病,病牛食欲降低或废绝,乳产量骤减,尿具酮味,酮体反应呈阳性。
母牛一旦患上肥胖母牛综合征,经治疗后疗效欠佳,因此,养殖户必须重视平时的预防与管理办法。
1.加强饲养管理,供应平衡日粮。干奶牛限制精料量,增加干草喂量。分群饲养,将干奶牛与泌乳牛分开饲喂。
2.加强产前、产后母牛的健康检查。养殖户可以建立酮体监测制度,提早发现病牛。凡酮体反应呈阳性者,立即治疗。定期补糖、补钙,对年老、高产、食欲不振和有酮病史的母牛于产前1周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和2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各500毫升,共补1~3次。
3.药物治疗。目的是抑制脂肪分解,减少脂肪酸在肝中的积存,加速脂肪的分解利用,防止并发酮病。其原则是解毒、保肝、补糖。每头牛可用50%的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进行静注,或用50%右旋糖酐静注,第一次1500毫升,后改为500毫升,每天2~3次。(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