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造”机器人开始批量上岗重庆机器人产业需多举措补短板
第04版:科技新闻·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造”机器人开始批量上岗
重庆机器人产业需多举措补短板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业内观点

重庆机器人产业需多举措补短板

  近年来,重庆通过多方努力,快速形成了机器人全产业链。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快速发展背后,也有一些隐忧,需多措并举补齐短板。

  “可以说,重庆拿得出手的,目前只有工业机器人。”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机器人投资领域“操盘人”谯光明说,重庆作为工业城市,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丰富,因此诞生了一批性能优异的工业机器人产品。但是与工业机器人相比,我市服务业机器人发展呈现强烈反差。

  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江薇薇指出,我市一些机器人企业在细分行业和应用场景上深耕不足,导致服务机器人发展缓慢。江薇薇建议,在服务机器人方面,重庆要聚焦需求,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寻找潜在市场机会;在工业机器人方面,要进一步发挥重庆汽车、电子、物流等产业优势,促进机器人产业与重庆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并鼓励企业在优势领域做深做强,成为行业领军者。

  “整体上看,我市机器人企业以集成业务为主,有研发创新能力者占少数。”江薇薇指出,不仅企业主体参与研发积极性不高,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也很难,直接影响产业整体技术创新。尤其是在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上,重庆的研发创新水平还比较弱。

  鉴于此,江薇薇认为,重庆要完善创新生态,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要从合作研究、委托研究、人才培育等方面,形成机器人产业发展全面协同与合作的局面。另一方面,政府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技术孵化平台、产学研供需对接平台,为协同创新提供服务支撑,打通技术创新“最后一公里”。

  (本版稿件由重庆日报记者 黄光红 向菊梅 实习生 谢轲 王思霁采写)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