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汉字的江湖捡薪少年背柴郎风雨梨花清明来
第15版:科技生活·巴渝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走近汉字的江湖
捡薪少年背柴郎
风雨梨花清明来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捡薪少年背柴郎

罗毅

  踢踏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背了满满一背篓枯柴的少年,闯进了我的镜头。二五八,赶场天,大湖边上的农家,几乎倾巢出动,往那烟火浓烈的集市而去。这捡薪背柴归来的少年,就成了我镜头中难得的人影。少年约莫十四五岁,稚气未脱的脸上,有汗水流淌的痕迹。黄色竹背篓上的白色细绳背带,深深勒进少年的冬衣。呵呵,多少年了,难得见到的勤快少年郎!见那背上篓中枯柴,高过了少年的头顶,重量,怕是不轻呢。

  捡柴啦,孩子。读几年级?抓拍完毕,我微笑,向背柴郎打声招呼。

  少年腼腆,边走边说,轻声回话,九年级了。

  马上要考高中了吧,这么勤快啊。

  放寒假呢。帮爸妈干一点是一点。少年说完,往他湖边坡坎上的砖瓦房走去。

  望着孩子微微向前弯曲的背影,刹那间,强烈的幻灭感,涌上心头。四十多年前,水瘦山寒时节,乡村的少男少女们,相约着上山去挖树蔸、砍柴火,为终年在水田旱地里劳作的父母,减轻一点沉重的负担。寒冬腊月天,没有人教,也没有人指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一群过分早熟的孩子,也如眼前这个捡薪背柴的少年一样,体验着生命中的甘甜苦辣。犹记一个寒假下来,厨房柴火灶旁,满墙堆叠着如山的劈柴树蔸,炉火熊熊,满屋飘荡着柴草的烟火味道,忙前忙后的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

  少年,如你一样,我曾经也是一个捡柴背薪人。只不过,那年那月,我个子没有你高,身子骨没有你壮,身上的衣裳、脚上的鞋袜,没有你现在新潮时髦……

  第一时间,我把红梅与少年的影相定格,分享到手机朋友圈里。不消半个小时,朋友圈点赞如潮,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远在北美的音乐老师点赞,并评论道,花儿与少年。远涉重洋的老同学,念念不忘身在中国时观看的真人秀节目。作为从事音乐教育的师者,捡柴少年的影子,勾起了她对中国独生子女自理能力、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的思索。我赶紧回复一个大大的笑脸。

  放了寒假的农村少年,自觉主动背起妈妈的背篓,去湖边捡拾水中漂来的枯枝腐木,为并不富裕的家庭积攒“财富”。勤劳、节俭的品德与美德,就在这一捡一背过程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假以时日,这少年,未必不是参天大树?

  出差北国之滨的广州律师朋友发出感叹,说出大实话:“我小时候捡树叶子烧。”旋即又飞来一句:“落叶添薪仰古槐。”我赶紧拱手施以礼节,触景生情思华年。想当初,这位律师朋友勤快如同眼前少年——江中打鱼,街头卖钱,补贴自己的学费。如今,打鱼郎功成名就,成为南国某律所掌门,可他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少年苦难的。

  70后的医学院教授平时极少在朋友圈中说话,看到圈中信息,破天荒飞来一句——该让城头的娃娃看看。教授的孩子,聪明伶俐,大概与背薪少年年岁相仿。看来,无意中的一次抓拍,或许在某此地方,触碰到了美女教授心中的柔软处。君不见,时下城中少年,有几人,能够主动为父分忧、为母担愁?不能绝对说没有自己成人的优秀生,只怕大多数,还是让长者劳心费神。孩子们虽不是锦衣玉食,但那些终日泡在咖啡馆混光阴、啃着面包牛奶、不是名牌不上身、奔三奔四之人还奶声奶气不愿长大的公子哥哥潮姐儿,少吗?

  放下手机,捡柴火的少年郎,背着空空的竹背篓,又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没有告诉他我朋友圈中的消息,只是问道,还去捡柴?少年仍然细语轻轻,趁天晴,多捡点,快过年了呢。

  是的,再过十来天,就要过年了。折腾人的年份,终将成为记忆。尽管可恨的疫情未了,但春天的气息,已然在大湖升起、在枯草中萌动、在山川大地上聚集……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