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发掘现场的透明探方工作舱。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黑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供图) |
本报讯 (重庆日报记者 赵迎昭)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成果——新发现6个祭祀坑,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三星堆遗址再次惊艳世界。记者获悉,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考古现场综合发掘平台,是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智联电子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声光电智联)联合研发的,其中不少“黑科技”首次运用于考古领域。
重庆声光电智联位于南岸区的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内,已在智慧文博领域深耕多年。
“从去年初开始,我们就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一道,为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量身定制高科技设施设备。”重庆声光电智联相关负责人说,双方联合研发的考古现场综合发掘平台,由探方工作舱、现场考古实验室、文物应急保护室、文物修复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等组成,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了考古工作高质量、高水平推进。
据介绍,6个祭祀坑按分布被“装入”4个透明的探方工作舱。这个工作舱充满了科技范儿。小型变频环境控制系统及高压微雾加湿系统实时调节舱内温湿度,使得考古现场保持恒温恒湿的环境状态,从而减少对出土文物的伤害;全视频记录系统通过8台400万星光级网络摄像机、1台工业全景相机,全程记录考古发掘过程,为学者今后研究提供第一手考古发掘视频资料;考古人员工作平台可视需求移动,让身体不接触坑内地面,保障了考古人员和出土文物的安全。
据了解,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象牙,暴露出来后很容易因失去水分而变形,对象牙进行科学保护是世界难题。此次考古发掘中,重庆声光电智联自主研发的充氮保护箱首次运用到考古领域,这种保护箱可以有效保护象牙等对温度、湿度敏感的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