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冷冻技术在科幻片里不止一次地出现,让观众产生无限遐想。许多人大胆设想,自己要是被实施冷冻技术后,过几十年再解冻,那时将怎样面对社会和曾经的家人、同事。
早在2017年,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技术的实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舆论的讨论。尽管从现有的技术水平看,一个人在被实施人体冷冻之后,未来能否被成功唤醒仍然是个未知数,但并不影响人们对此的期待。
人体冷冻从纯技术层面来讲并不难,难的是若干年后被唤醒产生的系列问题,尤其是伦理问题。比如,你曾经的儿子已七八十岁,而你正风华正茂,如何称呼?如何相处?挑战传统年龄伦理。又如,社会的快速发展,被唤醒的人如何适应社会,就像如今有些老人不会用微信扫码和线上预约一样,挑战社会文明进步。
科幻电影《太空旅客》就以人体冷冻技术为背景,设想了可能牵涉的伦理问题。技术一旦进入应用,技术就不再是技术本身,而是关系到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在现实层面实施人体冷冻技术还是未雨绸缪好。
刘代荣